若太阳熄灭,人类需多久才能感知?8分钟后?准确来说是10000年( 二 )



太阳像一个燃烧的大火球
另外 , 太阳也有自己的大气层 , 只不过它的大气层是有众多电子及辐射能量组成 。 最外层的日球层布满了太阳风等离子 , 这是我们初见的太阳 。
来到太阳内部 , 这里是一切秘密的根源 。 太阳的核心通过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幅能量和高能射线 , 光子会立即被辐射区的太阳等离子体吸收 。

太阳的内部结构
这种变化通常在光子传播几毫米后 , 就会再发射 , 发生在随机方向 。 由于这种能量非常低 , 辐射需要长时间才能到达太阳表面 。 光子的旅行时间估计在10000~170000年之间 。 如果太阳的核心能量突然发生改变 , 这种时间尺度和稳定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 。

太阳的核聚变反应
从本质上讲 , 太阳是一个能够核聚变的电浆球体 。 热核反应的形成让太阳不断地释放出能量 , 即便到了能量用完的那天 。 太阳的变化也会像是一颗烤红过的铁球一般 , 逐渐恢复到冰冷的状态 。
聚变中的剧变说到底 , 太阳还是一颗有着自己生命力的天体 , 对比行星的不同 , 恒星可能才是能够最终主宰自己命运的天体 , 星系之中的行星都得随着恒星的变化而改变 。

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巨大的恒星
由于太阳的熄灭不会是突然性的结果 , 而是一种缓慢的过程 , 那么对于它的生命历程来说 , 到了这一步 , 又会是怎样呢?
就太阳而言 , 在它熄灭后还有着各种变化 , 如果要最终冷却下来 , 这个过程必须经历 。 核心氢聚变的停止 , 便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核心的收缩了 。 引力势能的释放让太阳会变得更加明亮 , 并且在之后十亿年中膨胀 , 逐步成为红巨星 。

太阳熄灭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有人可能会联想到黑洞、超巨星之类的 , 这确实是恒星的一种走向或者说结局 。 不过我们需要明白的是 , 任何一个物体的归宿还是得取决于它的质量 。
太阳并没有足够的质量爆炸成为超新星 , 塌缩的引力也不足以成为一个黑洞 。 等待它的只有在红巨星后 , 成为一颗矮星 。 这个时期的太阳仍在运转着 , 只不过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

如果太阳成为了红巨星
电子在不断压缩的情况下 , 逐渐堆积在一起 , 电子特殊的物理特性又让它们之间相互排斥 。 在简并压力的作用下 , 电子不断地对抗着塌缩的恒星 。
这个时期的太阳已经是到了白矮星的阶段 , 整体温度趋于平缓 , 不会像红巨星那般疯狂膨胀的体积 , 吞噬掉周围的行星 。 由于白矮星的是质量强大的恒星演化而来 , 密集的质量挤压 , 使得白矮星的密度异常地高 , 引力也超越了恒星本身 。

首个双白矮星
从人类能够观察的时间尺度来看 , 这个过程十分漫长 , 熄灭的时间后仅仅只是太阳新的开始 。 白矮星在宇宙中并不少见 , 有不少较为古老的恒星演化成为了白矮星 。
一些相当质量的恒星最终成为了黑洞 , 太阳质量远达不到这个临界点 , 所以也不用担心太阳系最后会被太阳给吞噬掉 。 明白了这一点 , 我们便能够知道 , 太阳的最终走向 。

首张黑洞的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 , 现在的太阳是整个太阳系有史以来最稳定的存在阶段 , 在过去数十亿年里 , 太阳都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 。 即便在未来十万年中 , 太阳也将会持续稳定地向地球输出能量 。 要是想看到太阳熄灭的那天 , 人类恐怕很难看到 。
结束只是开始太阳在走向终点时 , 以传统意义的认知 , 我们可以认定它已经死亡了 , 因为太阳是恒星的一个阶段性的产物 , 该阶段的结束意味着太阳的死亡 。

太阳死亡会导致地球毁灭吗?
红巨星膨胀化的巨大体积吞噬掉临近的水星、火星、地球后 , 受到创伤的还有土星、木星这样的巨型气体行星 。 红巨星的强大电磁风会把它们的气体层给吹散 , 然后裸露出行星的岩石核心 。 整个太阳系基本上也就随着太阳的陨灭走向了灭亡 。
如果有幸运的行星 , 这颗行星本身又离恒星特别远的话 , 那么在红巨星诞生时 , 有可能会处于在宜居带中 。 更远的行星能够在这个阶段存活下来 。

宇宙中直径最大的恒星是盾牌座UY
红巨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 并不是结束 。 科学家发现白矮星的临近行星可能会诞生出新的宜居带 , 白矮星比不上年轻恒星的热量 , 不过总体来讲 , 白矮星也是在缓慢的释放着最后的能量 。
也就是说 , 原本已经遭受到毁灭的星系 , 可能会因为白矮星的变化孕育出新的生命 。 对于生命而言 , 数十亿年的时间跨度足够它们去感受整个宇宙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