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 , 在弱相互作用中 , 守称不守恒 , 杨振宁和李政道的理论是对的!
1956年10月1日 , 杨振宁和李政道发表论文 , 1957年 , 两人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
“杨-米尔斯方程”
以前大家推理的基础是实验 , 而爱因斯坦觉得 , 真正复杂的公式 , 反而是先有假设理论 , 后有实验求证 。
当时 , 爱因斯坦这种观点 , 遭到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嘲笑 , 不过杨振宁却十分赞同 , 而且在爱因斯坦的理论基础上 , 要加入对称性 。
只要某种整体对称性在局域成立 , 是否就能发散至整个领域?
1947年 , 杨振宁开始研究 , 但前期频频失败 , 直到1953年 , 杨振宁在一次和米尔斯的偶然交流中 , 他的思维突然无比开阔 , 简直就是灵光如泉涌 。
后来双方进行合作研究 , 于1954年2月完成相关论文 , 同年10月1日发布于《物理评论》 。
同样 , 在论文发表后 , 此方程也遭到了同行的嘲笑 , 由于质量问题无法解决 , 大家就把杨-米尔斯理论当作一个“废理论”来看待 。
1965年 , 彼特·希格斯惊讶的发现 , 杨-米尔斯理论可以在自发对称破缺时获得质量 , 这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似的 , 大量物理学家纷纷开始研究杨-米尔斯理论 。
杨-米尔斯理论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基础 , 除引力外的三种都是由杨-米尔斯理论描述的 , 此后数十年 , 有7位物理学家因“杨-米尔斯规范场论”预测的粒子而获奖 , 6人因研究此理论荣获菲尔兹奖(最高数学奖) 。
杨振宁在物理界的地位非常高 , 从以下合照就能看出 , 我们之所以对他不熟悉 , 是因为他的研究成果 , 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基本没有关系 , 课本中也不会提到这么深奥的知识 。
杨振宁对中国有什么贡献?1.他是中美沟通的桥梁
1971年 , 美国将我国从“禁止前往国家”中去除后 , 杨振宁便立刻申请回国 , 回国后 , 杨振宁向我国聊了很多美国的事情 , 每过一段时间 , 他就会回国继续分享相关信息 , 使我国对美国的了解更加深入 , 更加全面化 , 并且推荐了大量科普读物 , 让国内人民早一步接收科学知识的熏陶 。
并且杨振宁对我国科研项目还发表了建设性看法 , 当时很多科学家提议建设粒子加速器 , 杨振宁知道后极力反对 , 原因无他 , 主要是因为粒子加速器并不符合新中国的国情 。
造一台粒子加速器 , 保守估计要上千万美金 , 而且考虑到科技水平 , 造出来的水平还是其他强国淘汰下来的档次 , 杨振宁觉得这笔钱不应该花在粒子加速器上 , 国家本就不富裕 , 这笔钱应该花在计算机、生物等领域 。
2.将财产和收入捐赠给我国教育事业
20世纪70年代 , 杨振宁拒绝了马里兰大学的高薪聘请 , 并且将自己在美国的房产卖掉 , 毅然回到国内 , 他不仅捐献了所有财产 , 还将自己在清华的工资也捐了出来 。
不仅如此 , 他利用资源募集了大量资金 , 共参与建设了国内60多个顶级物理实验室 , 他亲自做研究 , 推动我国物理学发展 , 以82岁的高龄 , 仍然站在讲台上 , 给学生讲授基础物理学知识 , 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
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 值得被敬重 , 希望大家少讨论些杨振宁老先生的生活 , 多关注些他为国家做出的杰出贡献 。
——END——
推荐阅读
- 黯淡太阳悖论: 年轻太阳很冷, 地球本该冻成冰墩墩, 可生命还是出现
- ?模拟空间站上的能源以及安全性和声音控制的介绍
- 宇航员去太空回来后,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 信和高温气化炉-关于低排放的原理
- 我们都生活在空间中,但到底什么才是空间?它有形状吗?
- 2022年春天又提前?雨少更早,北半球趋势强,但这或许并非是好事
- 维珍银河太空飞行的票“非常便宜”
- 新型成像技术可瞬间捕获视野之外物体的详细图像
- 科学家评估了虚拟现实模拟器的使用对训练、术前计划和术中使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