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都说杨振宁是目前顶级的科学家,那他有哪些伟大成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只能说 , 你不了解杨振宁 , 永远都不知道他有多牛 , 举个例子 , 杨振宁35岁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 而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42岁 。
他研发出的“杨-米尔斯方程”是现代规范场理论的基础 , 被公认为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物理理论 , 7个人因这个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 6个人研究这个方程后 , 也获得了菲尔兹奖(最高数学奖) 。
下面一起来看看 , 杨振宁先生的伟大成就 。
简单了解下杨振宁的过往1922年 ,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 , 父亲是我国现代数论和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先行者 。
4岁时 , 杨振宁就能轻松认识3000多个汉字 , 高二参加大学考试 , 20岁就从西南大学毕业 。
1945年 , 杨振宁前往美国深造 , 起初的领域为物理实验研究 , 但苦于动手能力较弱 , 实验总是不太顺利 , 甚至发生了多次爆炸 。
眼看实验物理前途渺茫 , 杨振宁便开始研究理论物理 , 并且跟随“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学习知识 。
杨振宁在完成论文后就前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 这里除了有多位著名物理学家之外 , 还有他的一生所爱 。
有次在威瑟斯彭街御茶园餐厅吃饭 , 杨振宁偶然间邂逅了曾经的学生杜致礼 , 因为一见倾心 , 所以杨振宁留在了普林斯顿 , 后来在这里也结实了李政道 。
杨振宁和李政道十分投缘 , 二人很快就展开了合作 , 并且提出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不是镜像对称的 。
1956年发表的论文 , 1957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 此时的杨振宁才35岁 。
之后杨振宁在理论物理领域不断研究 , 同样研究出了诸多物理硕果 。
杨振宁在物理领域有什么伟大成就?2000年 , 《nature》评选影响世界最大的20位科学家 , 杨振宁就在其中 , 也是唯一在世的一位 。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分为四大类 , 荣获十三项 “诺奖级别” 的成果 , 详情可看下图 , 下面主要讲一讲意义非凡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和“杨-米尔斯方程” 。
“宇称不守恒理论”
当时物理界认为 , 宇宙中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 既然引力和电磁力是镜像对称的 , 那么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应该也是镜像对称的 。
这就好比 , 你在照镜子时 , 右手捋了捋头发 , 镜子里的你也会“做”一样的动作 , 这就是宇称守恒定律 , 此定律是物理界最基础的定律之一 。
本来杨振宁也认为是这样 , 没有人会去怀疑一个最基础的理论 , 就像1+1=2一样 , 杨振宁相信归相信 , 但他还是想探究一下 。
很快 , 他和李政道就开始做相关实验 , 结果他们惊讶的发现 , 在众多其他科学家做过的β衰变实验中 , 并没有直接证据 , 能证明弱相互作用满足宇称守恒定律!
本来两人是想做个实验来证明 , 结果可能是因为动手能力太差 , 导致实验频频失败 , 最后只能把相关理论分析写进论文中 。
论文一经发布 , 杨振宁和李政道就遭到了当时物理界诸多大神的嘲笑 , 但在一片笑声中 , 却有一位实验物理学家在认真思考这事 , 她就是被称为“东方居里夫人”、“核物理女王”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 。
吴健雄将两个初态一致的钴60装置产生反方向极化 , 结果惊讶的发现 , 电子竟然一个朝上 , 一个朝下!
推荐阅读
- 黯淡太阳悖论: 年轻太阳很冷, 地球本该冻成冰墩墩, 可生命还是出现
- ?模拟空间站上的能源以及安全性和声音控制的介绍
- 宇航员去太空回来后,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 信和高温气化炉-关于低排放的原理
- 我们都生活在空间中,但到底什么才是空间?它有形状吗?
- 2022年春天又提前?雨少更早,北半球趋势强,但这或许并非是好事
- 维珍银河太空飞行的票“非常便宜”
- 新型成像技术可瞬间捕获视野之外物体的详细图像
- 科学家评估了虚拟现实模拟器的使用对训练、术前计划和术中使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