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子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留球子(《南方本草状》) , 史君子(《药谱》) , 五棱子(《药材资料汇编》) 。
【来源】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 quali sindicaL.的干燥成熟果实 。
【使君子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区 。秋季果皮变紫黑时采摘 , 除去杂质 , 干燥 。
【历史沿革】宋代有烧令焦(《圣惠方》) , 面裹煨(《博济》) , 蒸、焙(《史载》) , 烧存性(《总录》) , 麸炮法(《局方》)等 。明代有汤浸 , 去黑皮(《婴童》) , 到炒法(《保元》) 。清代有半生半熟蒸用(《说约》) , 瓦上炒法(《金鉴》) 。现行有炒(《中国药典》1995年版) , 煨(《云南》) , 烤制法(《烤制法》) 。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中国药典》1995年版) 。
切制用时捣碎(《中国药典》1995年版) 。
炮制
1.制仁取净使君子 , 除去外壳(《中国药典》1995年版) 。
2.炒制
取使君子仁 , 置热锅中 , 用文火炒至有香气逸出时 , 取出 , 放凉(《中国药典》1995年版) 。
3.煨制临用时在子母火或微火中烧 , 皮焦仁黄时取出 , 去壳服用(《云南》) 。
4.烤制
先预热中药烤制箱 , 使箱内温度达到130℃时 , 将铺薄层使君子仁的烤盘放入烤箱 , 烤制15分钟 , 取出(《烤制法》) 。
【成品性状】使君子: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 具5条纵棱 。表面黑褐色至紫褐色 , 平滑 , 微具光泽 。顶端狭尖 , 基部钝圆 , 有明显圆形的果梗痕 。质坚硬 。使君子仁:呈长椭圆形或纺锤形 。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 。子叶两片 , 黄白色 , 有油性 。气微香 , 昧微甜 。炒、煨使君子仁:表面微黄色 。有香气 。
【性味与归经】甘 , 温 。归脾、胃经 。
【功能与主治】杀虫消积 。用于蛔虫、蛲虫病 , 虫积腹痛 , 小儿疳积 。
【用法与用量】9~12g , 捣碎人煎剂;使君子仁6~9g , 多入丸、散用 , 或单用 , 作1~2次分服 。
【处方应付】处方写使君子付生使君子;写使君子仁、炒使君子、煨使君子各随方付给 。
【炮制作用】生品擅于杀虫 , 用于虫积腹痛 。炒、煨后健脾消积 , 多用于小儿疳积 。
【化学成分】含脂肪酸 , 主要有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肉豆蔻酸、使君子酸钾 。另含胡芦巴碱、蔗糖、果糖、葡萄糖等 。
【现代研究】
1.化学研究
使君子驱虫的有效成分是水溶性成分 , 其中使君子酸钾为驱虫的有效成分之-一 , 现证实脂肪油也有驱虫之效 。有人以水浸物及煎剂中使君子酸钾、脂肪油含量为指标 , 对其不同入药部位及炮制品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①使君子壳在整个果实中有63.7%的较大比例 , 三种主要成分种仁均高于果实一倍以上 , 壳似为质次部分 。如用果实入药似应加大剂量一倍以上应用 。但资料报道 , 使君子壳(泻剂合用)排虫率为75% , 全果为80% , 相差不大 , 说明除此三种主成分外 , 使君子中可能还有其他驱虫有效成分 。唐·《岭南采药录》记载:“使君子生食太多 , 令人发呃逆……唯用其壳煎水饮之即止 。”说明果可抑制种仁副作用 。②使君子种仁、果实加热炮制 , 脂肪油略有增高或基本不变;水浸物中使君子酸钾的含量则随炮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临床资料也表明 , 低温长时间烘焙后 , 使君子仁副作用降低而疗效不减 。因此 , 使君子炮制 , 以低温长时间加热为好 , 不宜超过110℃ 。③使君子壳与仁炒后水煎剂中使君子酸钾溶出量增加的实验提示 , 使君子炮制适中 , 人煎剂使用 , 不会降低驱虫有效成分使君子酸钾的溶出 。因此 , 使君子果实入药 , 低温均匀加热将有利于提高疗效1.
2.工艺研究
使君子为五棱坚果 , 炒制不易均匀炒透 , 传统裹煨法又不适于大生产 。实验表明 , 小量生产可以砂烫法代替 , 砂温以不超过110℃为好 , 大生产可采用100℃左右温度烘制 , 烘制时间与加样量有关 , 可依烘至种仁变软 , 色微黄 , 香气溢出为经验指标 。还可以用微波加热 , 微波加热穿透力强 , 内外同时加热 , 省时 , 且具有消毒灭菌作用 。使君子采用微波加热 , 不仅可大大缩短炮制时间 , 还有利于炮制品的贮存 , 值得进一步研究11 。
3.临床研究在历代应用中 , 种仁与果实入药并存 , 且二者均主用炮制品 , 制法以低温均匀加热的煨法为主 。人药部位及炮制方法与用法、剂型、患者有关 。单味嚼服或研粉 , 小儿服用 , 以用炒使君子仁为主:复方人煎剂或入丸散 , 则可连壳使用并主用炮制品 。在历代医案中 , 果实与种仁的剂量相近 , 不存在简单的剂量折算 。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 防霉 , 防蛀 。
【备注】服药时忌饮浓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