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类共演化,解开人类“褪毛之谜”的虱子,怎么在如今消失了?( 二 )



佛罗里达研究人员根据新的数据计算方法 , 得出了答案:体虱从头虱中分化出来大约发生在17万年前 , 人类应该从那时起就开始穿衣了 。
穿衣和褪毛这件事之间又有着比较明显的因果关系 , 毕竟如果人类一直像猩猩、猴子那样体毛旺盛 , 那么就可以依靠毛发取暖 。 而不是为了在冰川纪当中保暖 , 使用动物的毛皮做成衣服来御寒 。

并且 , 科学家指出 , 其实根据人类的遗传皮肤染色体的相关研究显示 , 人类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 处于“褪毛”过渡期 。 换句话说 , 那时的人类的人类可能经历了既没有体毛 , 也没穿衣服的真实“裸奔时期” 。

可见 , 虱子的存在确实能够为人类提供有关那一时代“褪毛之谜”的相关证据 , 毕竟它的进化与人类的进化息息相关 。 为了适应人类新的特征 , 虱子也进化出了更多的分支 。 不过 , 如今已经鲜少可以听到有关虱子的消息了 , 这又是为什么呢?虱子怎么会突然从人类的生活中消失了呢?
虱子消失的原因
客观来说 , 虱子并没有从人类的生活中消失 , 只是变少了而已 。 因为长有虱子的人群明显变少 , 自然就让它的存在感变低了 , 给大家一种它消失的错觉 。 接下来 , 就为大家解答虱子为什么变少了 。

首先 , 我们需要了解虱子的习性 。 这里主要探讨寄生在人类身上的虱子 , 人虱的产卵数量还是很多的 , 可以达到300个 。 从虫卵长成成虫往往需要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 雌性和雄性之间的寿命差异大概是30天 , 雄性寿命明显短于雌性 。
其次 , 就是虱子喜欢的环境 。 从相关资料来看 , 虱子喜欢黑暗的地方 , 并且喜好“扎堆儿” , 这就意味着当你发现了一只虱子 , 那么可能已经有很多只藏匿在其他地方了 。 这种生物虽然不喜欢光明 , 但对于温度还是更喜欢暖和一点儿 , 当温度处于0摄氏度以下时 , 它们基本上就不会活动了 。

当然 , 喜好温暖不代表耐高温 。 根据调查显示 , 当温度达到44摄氏度时 , 虱子就会迅速死亡 。 所以 , 当人开始发烧时 , 虱子就会开始准备“更换宿主”了 , 这也是为什么它们能够传播疾病的主要原因 。

如今虱子的数量变少 , 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 在良好的生活条件下 , “勤换衣服勤洗澡”已经变成了默认的习惯 。 而这些习惯对于虱子而言 , 无疑是毁灭性的 。 要知道 , 过去虱子能够耀武扬威 , 是因为人类的卫生条件不好 , 所以才给了它们长久居住的机会 。

此外 , 医学的发展也使得我们有了专门对付虱子的“武器” 。 各种除虱药水 , 不仅可以完全消灭虱子 , 对人体来说还不会有太大的损害 。 可见 , 虱子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影响下 , 变得异常的“艰难” , 所以就渐渐消失在了大部分人的生活之中 。

需要注意的是 , 虽然大部分人已经不会再遭受虱子的侵扰了 , 但是在世界上依旧有部分人群在与虱子作斗争 。 这类人群主要生活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 卫生条件非常差使得虱子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 而这些人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 导致虱子变得越来越多 。
虱子到底是什么?
虱子对于哺乳动物的寄生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 , 可以说 , 自然界之中绝大多数生物都没能逃过它的侵害 。 不同生物身上的虱子类型是有着比较明显差异的 , 大部分人也没有见过虱子的真容 , 毕竟它们确实太小了 ,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虱子这种生物 。

首先 , 虱子属于节肢动物门 , 昆虫纲 , 虱目 。 准确来说它是一种小型昆虫 , 是无翅小型机身昆虫的统称 。 自然界中的虱子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 , 一种属于钝角亚目和丝角亚目群 , 这类虱子也被叫做咬虱子 , 在鸟类和哺乳类生物的身上都有存在 。 另一种吸虱亚目则只会寄生在哺乳动物的身上 , 属于永久性的体外寄生虫 。

虱子的体型一般都很小 , 所以难以被人类用肉眼发现 。 以人虱为例 , 雌性虱子成虫身长大约为4.4毫米 , 可见即使这类虱子真的跳到我们的眼前 , 可能我们也发现不了 。 所以 , 它们就利用体型小的优势藏在人体的各个部位 。 它们的虫卵更小 , 大概只有1毫米左右 , 是淡黄色的 。

即使使用相关方法杀死了虱子的成虫 , 也难保虫卵不会继续存活 。 如果是衣虱还好 , 可以使用热水进行反复烫洗 , 确保完全消灭 。 但是头发里面的头虱就很难处理了 , 因此许多医生都建议患者发现头虱 , 就将头发剪掉 , 再进行消杀 , 确保赶尽杀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