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常见的品种 , 霞浦还有滩涂特产的弹涂鱼、剑蛏 , 以及吸附在礁石之上的藤壶等 。 原料让人大开眼界 , 吃法也很别致 , 新鲜上岸的海鲜大咖们 , 在白灼和清蒸的常规打开方式之外 , 还解锁了用酒糟醉的生猛做法 。
△靠海吃海 , 一年四季都有海产 。 /图虫
俗话说“八闽海鲜出霞浦” 。 被霞浦白天的海和深夜的食肆征服过的人 , 都会相信 , 这份勤劳和天分勾兑而成的骄傲 , 会在“海鲜自由 , 丰俭由君”的水产之乡一直延续 。
03
岁月静好的闽东古城
其实 , 能让霞浦傲然八闽的长度 , 除了海岸线 , 还有历史 。
晋太康三年建县 , 距今已有1700多年 , 霞浦就这样成为了闽东最老的古城 。不管是星罗棋布的400多座岛屿 , 还是长达千年的悠长历史 , 都足以让霞浦这座掩映于涛声与岁月背后的闽东古城自带丝滑的慢镜头 。
比起人潮汹涌的摆拍打卡点 , 花竹村靠海的石头房子、数百座漂浮的网箱和木屋连成的东安鱼排 , 以及“海上吉普赛人”的传说 , 是霞浦未被外界叨扰的最好证明 。
△花竹村是看日出的好地方 。 /图虫
一千多年前 , 游耕于沿海的畲族 , 从潮州凤凰山一路北上 , 其中部分散迁于宁德霞浦 , 过起了不问世事的桃源生活 。
在距离霞浦县城30公里之外、畲族人世居的半月里 , 仍能看到畲民“巢居崖处 , 射猎其业 , 耕山而食”的传统风俗 , 以及“织绩木皮、染以果实、好五色衣服”的起居习惯 。
△做针线的畲族 。 /图虫
而这样安宁平和的霞浦 , 不只吸引了潮州人 , 也让无数闽南渔民背井离乡 , 带着船只和家当 , 来到最靠近海岸的三沙 , 以渔为生 。
于是 , 这座闽东古城 , 开始有了闽南的音调 , 也有了闽南的味道 。
在这里 , 你能吃到寻遍闽南地界都找不到的闽南糊 。 移居三沙的闽南人为了一解乡愁 , 将地瓜粉加水调和 , 特制了一道“闽南糊” 。 地瓜粉佐以瘦肉、笋干、香菇以及三沙特产的红虾仁 , 在锅中翻炒至色泽透明 。 出锅时 , 还不忘向这碗汇聚着韭绿虾红的大杂烩上撒上一把花生碎 。
△泉州面线糊 。
这样香味浓郁、口感顺滑的国民美食 , 会得到食客们“每一口都是山珍海味”的一致好评 。 因此闽南糊既能在街头的早点铺里占据C位 , 见证霞浦人的一天从何开始;又能在热闹的喜宴中充当主食 , 成为关联人生重要时刻的味蕾密码 。
随处可见的锅边糊、海蛎煎、鱼丸汤、肉燕鱼片 , 让霞浦成了味域空间里的另一个闽南 。 可细品之下 , 仍能尝到闽东独有的执念 , 那是在用面线做糊汤时也要多放一点糖的坚持 。
如果说闽南小吃透着一股随性亲和的烟火气 , 那么身在“食文化千古流传”的闽东地区 , 霞浦自然也不会缺少“重汤重味”的闽东本色 。
△霞浦的美食 , 怎么吃也吃不尽 。
瞅准虾苗换壳的时节 , 将软壳的虾苗加盐捣碎 , 用白酒密封于巨大的陶瓮之中 。 一个月的自然发酵后 , 就成了一道鲜掉眉毛的虾苗酱 。 不管是用做蘸酱 , 还是蒸鸡蛋、五花肉时的日常调味 , 都能让人食指大动 , 是实实在在的碳水杀手 。
散落于岸边的贝丘遗址 , 是霞浦人与海鲜交手已有三四千年的忠实记录者 。
不管是虾苗做酱 , 还是海瓜子去壳熬油用于白灼海鲜时调味 , 让时间来主宰风味 , 或许就是与海洋做了这么多年朋友的霞浦人 , 最高明的智慧 。
参考文章
1. 当一个县城成为“摆拍胜地”丨人物
2. 鲜味 , 闽南味 , 家常味 , 霞浦的美味 , 海上来丨饕餮行星
推荐阅读
- 霞浦|这5个地点随便一“照”就能得到一张明信片
- 杭州|旅行是大自然与人工的结合,我们才能学会怎么生活!
- 西藏|李晓君: 1991年的乡间小镇
- 缠蜜|野外露营营地的选择及其建设营地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 落基山脉|盘踞在火山口的龙其究极体会是谁呢
- 上海市|去上海游玩,这八条特色街区怎么能错过?地标、美食、美景!
- 丹东|谁才是中国最美的滨海公路?| 中国自驾地理
- 日出|你想和她一起来这些地方欣赏美轮美奂的日出么?
- 成都|成都市内生态城:马术、候鸟、农场、草地、沙滩……0元畅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