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二号在月球发现的玻璃球,美国阿波罗宇航员早就捡到了?( 二 )



大天体撞击地球有可能生成撞击玻璃
地球表面能找到的天然撞击玻璃不多 , 主要因为地球有厚而稠密的大气层 , 绝大多数小的天体在撞击地面之前就被空气分子耗尽了能量 , 强弩之末自然无法产生很高的压强 , 只有极少数大天体才能制造出撞击岩——而这都发生在几千万年之前 。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 , 小天体与月球相遇之前不会减速 , 因此即便是几厘米大小的石块撞击月面 , 也有可能制造出玻璃珠来 。

陨石撞击的数字模拟
在阿波罗宇航员带回的月壤标本和嫦娥五号返回器收集的月壤样本中 , 都发现了大量玻璃微珠 , 这些小圆珠的直径大多只有几十微米 , 但它们散布在月球表面几乎所有地方 。 说明这种东西在月球上极为常见 , 并不是啥稀罕的物件 。

微玻璃珠在月壤里很常见
当天体高速撞击月球表面 , 广泛分布的斜长石矿物在高温高压下瞬间熔融 , 同时被强大的冲击力抛向空中 。 月球表面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 因此熔融物质能在空中飞行比较长时间 , 并且在飞行的过程中冷却 , 玻璃珠越小、或者飞行的时间越长 , 冷却得越充分 , 它就越接近圆球的形状 。

撞击的高温高压使斜长石变成玻璃体
美国阿波罗16号宇航员带回的月岩中有一颗编号为65016的绿色玻璃珠 , 实际上它是个4厘米大小残破的中空碗状物体 , 宇航员在一个20米直径的撞击坑边缘发现了它并将其带回了地球 。
与其它玻璃珠不同 , 65016号近乎透明 , 它含有44.2%的二氧化硅、26.5%的氧化铝、15.3%的氧化钙 , 以及少量其它物质 , 这些物质与玻璃珠附近的月壤成分并没有太大差别 。 经过取样实验 , 科学家认为这颗小珠子产生的温度为1360℃ , 冷却速度为每分钟2000℃ , 或许是在落回月面时摔破 , 又或许是在之后漫长的时间里被其它微流星砸到 , 65016变得残缺 , 但依然有非常高的科学价值 。

65016号玻璃球多角度照片和主要成分
厘米级大小的玻璃珠只会产生于巨大的天体撞击 , 一方面强大的能量熔融足够多的岩石 , 同时也只有足够多的能量才能将熔融物更长时间地抛到空中 , 从而有足够多时间凝固 。 所以研究玻璃球不仅能获得碰撞的时间、撞击体的化学构成、碰撞能量等数据 , 还能由此推测出太阳系撞击历史和月球地质变化的情况、月壤物质变化等历史信息 。

以后或许能在月球上生产玻璃
【玉兔二号在月球发现的玻璃球,美国阿波罗宇航员早就捡到了?】玉兔找到的玻璃球以后能不能采样回来咱不知道 , 美国阿波罗65016号月球玻璃珠已经证明了斜长岩被撞击后形成的玻璃体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 玉兔二号拍摄的玻璃球是否也具备同样的特点?由于航天局没有完全公开信息(暂时没必要)我们暂时不得而知 , 若果真如此 , 以后我们就能用最低的成本在月亮上生产玻璃窗 , 这对于未来的月球基地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