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22年初 , 有报道称中国嫦娥四号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发现了多颗厘米级“半透明玻璃球” , 此结果以“Translucent glass globules on the Moon”(月球上半透明的玻璃球)为题刊登在《科学通报》2022年第4期 , 引起轰动 。
玉兔二号发现多颗厘米级玻璃球
从国家航天局发布的照片看 , 玉兔二号拍到的这几颗珠子确实不一般 , 最小的直径大约1.5厘米 , 最大的一颗接近4厘米 , 最关键的是它们看上去都很圆 , 在阳光照射下泛出珍珠一样的光泽 , 非常震撼!
玻璃球应该是半透明的
透明球体能在阳光照射下折射光线 , 从而在阴影区形成光斑 , 而玉兔二号拍摄的照片中并未见到类似的光斑 , 因此科学家推测这些小球至少应该是“半透明”的 。
透明玻璃球会折射阳光产生光斑
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在月球背面靠近南极的巨大盆地里 , 据分析 , 这个巨型盆地本身就是几十亿年前天体撞击的结果 , 而在盆地里又散布着数以万计大小不同的撞击坑 。 3年来玉兔二号小心翼翼地前行 , 累计才走了1公里 。 但在这3年时间里 , 玉兔二号将所到之处从地面到地下都仔仔细细地探察了个遍 , 通过“鹊桥号”中继卫星传送回来大量科学数据 , 其中就包括这些小珠子的信息 。
玉兔二号搭载了多套科学设备
有朋友说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玻璃球 , 其实这不准确 , 因为早在半个世纪前 , 美国阿波罗宇航员从月球带回许多月岩样本 , 其中就包括大颗粒的“玻璃球” 。 只不过 , 阿波罗的“玻璃球”没这么圆 , 里边充满着杂质和孔洞 。
准确地说 , 玉兔拍摄的小珠子是迄今为止人类找到的最大最圆的玻璃球 。
美国阿波罗计划带回的“玻璃”球样本
玻璃球由什么构成?它是如何产生的 , 又怎么散布到荒凉的月球表面?这是科学家们最关心的问题 。
在地球上 , 玻璃很常见 , 我们的窗户上都安装着大片玻璃 , 你的手机屏幕(折叠屏除外)大概率也是一种特殊的玻璃 。 人造玻璃大多用石英砂、硼砂、石灰石等多种无机矿物在高温下熔融 , 冷却后产生透明的硅酸钠、硅酸钙等硅酸盐非晶体 。
玻璃能不能天然产生?答案是很罕见 , 但可以 。 在非洲北部荒凉的利比亚沙漠中就曾经发现一种黄色的“大沙海玻璃” , 这种玻璃几乎是纯二氧化硅 , 需要在1600℃以上才能生成 , 火山熔岩达不到如此高的温度 。 3300年前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工匠们就用这种玻璃雕刻了一只晶莹剔透的“圣甲虫” , 做为法老胸前的配饰 。
利比亚玻璃陨石与图坦卡蒙胸饰
在捷克的波西米亚地区也出产一种天然玻璃陨石 , 与利比亚沙漠玻璃不同 , 波西米亚玻璃大多呈现绿色 , 但同样是半透明状 。
波西米亚出产大量撞击玻璃
在地质学上 , 所有这些玻璃物质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撞击岩 , 科学家们认为这是由陨石冲击变质作用导致的结果 。
在我们居住的行星周围 , 曾经有数以百亿计大大小小的天体 , 这些岩石天体都以极高的速度绕太阳飞行 , 当被地球引力捕获时 , 它们就会以各种角度撞击到地面 , 撞击产生极大的瞬时压力和非常高的温度 。 科学家认为超过5GPa(1GPa=10000个标准大气压)的压强就可能导致岩石的变质作用 , 非常大的天体撞击能达到75~90GPa甚至更高的瞬时压强 , 同时产生超过1400℃的高温 , 巨大的压强和高温能熔融斜长石(一类常见的硅酸盐矿物) , 从而生成玻璃状物质 。
推荐阅读
- 地球的水资源从何而来?
- 玉兔二号在月球发现玻璃球,是“谁”留下的?月球背面有啥?
- 太阳系已知的最大陨石坑: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隐藏着巨大的物质
- 玉兔二号发现第二块“石碑”,科学家称不寻常,上面究竟有什么?
- 美国专家反转,要撞月球的火箭非猎鹰9号,而是中国的,咋回事?
- 玉兔二号又有新发现,神秘玻璃球现身月球背面,这意味着什么?
- 月球背面被玉兔二号发现外星物质,不是来自月球,已有100万年
- 4亿公里外,我国祝融号火星车传回火星画面,一片荒凉景象着陆器月球探测器
- 将一粒沙子放大无数倍,会看到什么呢?仿佛进去另一个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