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产品开发服务创新。一是发展夜间经济,扩大文化休闲和旅游消费的供给,满足城乡居民的旅游休闲新需求。二是发展冰雪旅游、避暑旅游,扩大夏季和冬季旅游休闲需求,承接部分节假日消费分流。三是发展青少年研学旅行、中老年康养度假旅游、家庭周末郊区和乡村度假新业态,将观光和探亲访友之外的旅游休闲消费尽可能地转移到节假日之外的时间段。四是推进县城—中心城镇—乡村和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在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文化和旅游权利的同时,为城市居民的节假日旅游休闲提供传统景区之外的新空间。五是拓展都市旅游新空间,在自助出行、自主消费的新时代,从戏剧场到菜市场,都是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
提升旅游监管水平。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科研成果有效调节和优化重点城市节假日旅游客流,重点解决热点旅游景区、度假区和休闲街区的聚集拥堵、服务质量下降、安全隐患增加等社会关注度高、游客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加强节假日文化和旅游市场监测,重点开展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和舆情监测。完善旅游景区最大和最适承载量监测,以及旅游热度预报机制,构建全国地级市和重点县区的旅游热度指数,对假日经济进行需求侧、高频率和细颗粒度常态化监测,及时处置潜在风险,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假日经济获得感。
(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 执笔:戴 斌 戴慧慧 杨素珍 来源: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 马里亚纳海沟|日本岛沉没不了?马里亚纳海沟年吸水30亿吨,海平面却在上升
- 化学工业|中国“宝藏沙漠”,日本对其念念不忘,想用一斤大米换一斤砂
- 嘉年华|陶然亭冰雪嘉年华将于2月20日(本周日)17:00正式停业
- 冰雪感|打造更多有创意的“冰墩墩”(品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