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月阳春始 , 正是踏青打卡好光景 。 武汉城市圈内 , 令人沉醉的自然景致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交相辉映 , 形成“美好武汉城市圈、美丽中国”画面 。 在武汉城市圈的魅力画卷中 , 让我们去黄石看阳新采茶戏 , 感受鄂东南地区的故土记忆;去鄂州 , 在四十八蹬公园饱览春风春意;去黄冈 , 在“四最”山村里遍览“富春山居图”;去天门 , 在茶圣故里体验一场盛大的文旅融合风景秀……我们一定会体会到“九城就是一城”诗意栖居的美好 。
黄石
阳新采茶戏:古老幕阜山下独绽的山茶花
【山东省|打卡圈内美景,共赏九城春意】阳新地区 , 丘陵起伏 , 横亘绵延 , 多山富茶 。 每年阳春三月 , 嫩茶吐绿 , 姑娘们三五成群 , 上山采茶 , 茶林一片葱茏 , 采茶男女放歌于万绿丛中 , 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 , 被称为“采茶歌” 。
“采茶歌是采茶戏最原始的音乐形态 , 有独唱、有对唱 , 内容丰富、形式活泼 。 ”黄石市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主任、院长费丽霞介绍 , “老艺人们将采茶歌、田间锣鼓以及当地民歌等结合在一起 , 再经过多代民间艺人不断努力与发展 , 久而久之便逐步形成了如今的阳新采茶戏 。 ”
大型现代阳新采茶戏《富川霜叶红》剧照 。 黄石市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 供图
阳新采茶戏以喜剧、闹剧为主 , 多为传奇题材和老百姓的生活故事 。 演出时歌、舞、戏相随 , 再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和乐观向上的人文风尚 , 至今已传承逾200年 。 每到逢年过节 , 或喜庆之时 , 村子里都会请上采茶戏班子来演出 , 一唱就是三天三夜 , 相当热闹 。
2月5日 , 正月初五 , 屋边村 。 夜幕降临 , 家家户户高挂彩灯 , 村头巷尾敲锣打鼓 , 村民们吃完晚饭早早地守在祠堂 , 不少隔壁湾子的乡亲们也提前赶来 , 一同等待采茶戏开演 。
甩着水袖 , 迈着矮子步 , 摇着扇子花 。 台上演员们你来我往 , 一唱一和 , 把观众们逗得捧腹大笑 。
采茶戏陪伴了几代阳新人的成长 , 它们在此扎根 , 埋下游子对故土的思念 , 构成对家乡的记忆 。 时至今日 , 采茶戏仍保持着最朴素的风味和最古老的年味 , 只有热热闹闹地唱过戏 , 年的根才算植入这方土地 。
在一代又一代戏曲人的努力下 , 阳新采茶戏在不断地变化和完善 。 2008年 , 阳新采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被誉为“盛开在鄂东南地区一支独放的山茶花” 。 如今 , 阳新采茶戏不仅跨出了幕阜山 , 还走进上海世博会、登上了央视戏曲春晚 。
阳新采茶戏这朵美丽的山茶花 , 正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中含苞待放 。
鄂州
太和镇陈太村:牌子锣龙灯让乡愁味道满满
乡村旅游如今成了鄂州市梁子湖区一张亮眼的名片 , 在太和镇陈太村 , 这里有牌子锣、玉连环和四十八蹬的美丽故事 。
从城区驱车一小时来到陈太村 , 沿路山水美景相映成趣 。
陈太村四十八蹬公园 , 当地牌子锣乐队70岁的陈国民和队员们正演奏牌子锣《金榜》 , 悠扬的喇叭声在秀丽的山水间回荡 。 “这声音比唢呐古老一些 , 很有特点 。 ”陈国民说 。
陈太龙灯正在“翻江倒海” 。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孟磊 摄
牌子锣演奏根据环境、气氛、时间长短即兴发挥 , 自由连缀、节奏多变、音色丰富 。
“一套牌子锣乐器一般6种以上 , 牌子锣曲目繁多 , 在梁子湖周边很受欢迎 。 ”陈国民介绍 , 牌子锣是流传在我国南方的以演奏曲牌为主的民间吹打乐 , 感染力非常强 , 普遍应用于婚丧嫁娶、祝寿贺喜等活动 。 2008年 , 陈太牌子锣被列为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青砖石与瓦砾铺就的道路蜿蜒通向山顶 , 山顶公园的另一侧 , 是一个古韵十足的民俗文化馆 , 馆内将陈太村特有的牌子锣、龙灯、楚剧等进行了全面展示 。
陈太龙灯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与众不同的表演风格传承至今 , 令人赞叹不已 。
“出发!”随着一声威严的号令 , 一红一金两尊龙头被拔起 , 跨出村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