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地质文化村之西太平村 | 山谷里的清泉流水

怀化|地质文化村之西太平村 | 山谷里的清泉流水

文章图片

怀化|地质文化村之西太平村 | 山谷里的清泉流水

文章图片

怀化|地质文化村之西太平村 | 山谷里的清泉流水

文章图片

怀化|地质文化村之西太平村 | 山谷里的清泉流水

文章图片

怀化|地质文化村之西太平村 | 山谷里的清泉流水

文章图片

怀化|地质文化村之西太平村 | 山谷里的清泉流水

文章图片

怀化|地质文化村之西太平村 | 山谷里的清泉流水

文章图片

怀化|地质文化村之西太平村 | 山谷里的清泉流水

文章图片

怀化|地质文化村之西太平村 | 山谷里的清泉流水

文章图片


位于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腹地的十渡镇西太平村 , 属于典型的岩溶峰丛地貌山村 , 在15平方公里的村域内分布有峡谷10条 , 谷内峰丛、峰林、孤峰、平顶山等岩溶地貌景观丰富 , 常年山泉水流淌 , 有各类瀑布景观10余处 , 谷内建有市级小二型水库1座 , 景色怡人 。
为了充分挖掘利用西太平村典型地质文化资源 , 促进地质旅游产业发展 , 区地管处聘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对西太平村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地质遗迹资源普查 , 普查共发现重要地质遗迹点13处 , 为西太平村实现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镇振兴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基础 。
01 | “景儿峪组/长龙山组
地层分界线”
景儿峪组为灰白色薄层泥灰岩 , 新鲜面为黄色 , 块状构造 , 岩层中细纹为藻纹层 , 沉积的古地质环境为为生物胶质形成障蔽 , 从而形成水动力较弱的泄湖、潮坪环境;长龙山组为黄褐色砂岩 , 细粒结构 , 颗粒物含石英 , 具有粒序层理(颗粒从上到下 , 颗粒由粗变细) 。 两套地层为整合接触 。
砂岩中发育石英脉 方位:岩层西南方向
02 | 景儿峪组/府君山组
地层分界线
太平天池景区可见景儿峪组和府君山组的地层分界线 。 景儿峪组为灰白色薄层泥灰岩 , 新鲜面为黄色 , 具块状构造;府君山组为灰黄色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互层 , 岩层整体具纹层结构 , 局部灰岩呈豹皮状 。 两套地层整合接触 。
景儿峪组和府君山组的地层分界线
03 | 长龙山组/下马岭组
【怀化|地质文化村之西太平村 | 山谷里的清泉流水】地层分界线
太平天池景区可见长龙山组和下马岭组地层分界线 , 其上下两部分地层特征明显不同 。
长龙山组出露黄褐色砂岩 , 具有粒序层理 , 粗粒结构;下马岭组为灰黑色页岩、粉砂岩 。 两套地层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
04 | 灰岩
太平天池景区出露寒武系府君山组灰岩 , 新鲜面为灰色 , 风化面为黄褐色 , 具纹层结构 , 厚层块状构造 , 层厚约20厘米 , 可见贝壳状断口 。 岩石具有岩性均一的特性 , 看不到任何白云岩的过渡类型岩石 。
湖海中所沉积的碳酸钙 , 在失去水分之后 , 紧压胶结起来而形成灰岩 , 后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 , 造成了灰岩上纹层的厚薄不一 。
灰岩岩层
灰岩岩块的贝壳状断口
05 | 泥质条带灰岩
在天平天池景区可见泥质条带灰岩 , 呈灰白色 , 含有许多褐黄色、宽窄不一的泥质条带 。 灰岩层和泥质层相互叠置 , 平行产出 。 其中石灰岩发白 , 泥质发黄 。 该石灰岩易风化 , 和泥质的风化能力有差异 , 形成差异风化构造 。
灰岩是海的内源沉积 , 也就是海水中过量的CaCO3沉积形成的 。 而泥质条带是灰岩中含有大量的泥质 , 这些泥质是从海岸或陆地带来的 。 当海平面升高时 , 区域远离海岸 , 不接受陆地的泥质沉积 , 沉积物以石灰质为主;当海平面降低时 , 区域接近海岸 , 同时接受陆地的泥质和石灰质沉积 , 沉积物以泥灰质为主 。 因此 , 泥质条带灰岩是地质学家研究远古时期海平面升降的有力证据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