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子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苏子(《集注》),黑苏子(《饮片新参》),野麻子、铁苏子(《江苏植物志》)o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湖北、江苏、河南、山东、江西、湖南、浙江、四川、河北、黑龙江等省 。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穗,干燥,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
【历史沿革】宋代有炒(《圣惠方》),蜜炙法(《背疽方》)等 。炒法沿用至今 。明代增加了焙制(《醒斋》),酒炒法(《必读》) 。清代又有良姜拌炒(《得配》),制霜法(《医案》)等 。现行有炒制(《中国药典》1995年版),蜜制、制霜(《规范》),烤制法(《烤制法》)等 。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洗净,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
炮制
1.炒制
取净紫苏子,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有爆裂声时,取出,放凉(《中国药典》1995年版) 。
2.蜜制
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人净苏子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棕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紫苏子100kg,用炼蜜10kg(《规范》) 。
3.制霜取净苏子碾碎,加热,用布或吸油纸包裹,压榨去油,研细(《规范》) 。
4.烤制
先预热中药烤箱,使箱内温度达到180℃时,将铺薄层紫苏子的烤盘放入烤箱,烤制3~4分钟,听到爆裂声时取出(《烤制法》) 。
【成品性状】紫苏子:呈卵圆形或类圆形 。外表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网状纹理 。果皮薄而脆,种子黄白色,有油性 。压碎有香气,味微辛 。炒苏子:外表灰褐色,有细裂口 。有焦香气 。蜜苏子:外表深棕色,有细裂口 。具蜜香气,味甜 。苏子霜:为灰白色的粗粉末 。气微香 。
【性味与归经】辛,温 。归肺经 。
【功能与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
【用法与用量】3~9g;用时捣碎或入丸、散 。
【处方应付】处方写紫苏子、苏子、炒紫苏子付炒紫苏子;写蜜苏子、苏子霜、生苏子各随方付给 。
【炮制作用】紫苏子生品润肠力专,多用于肠燥便秘或气喘而兼便秘者 。炒制后,除去了部分挥发性成分,药性缓和,使质脆易碎,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蜜制增强平喘润肺的功效 。制霜能降气平喘,但无滑肠之虑,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 。
【化学成分】含脂肪油,维生素B; 。油中成分为亚麻油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等 。
【紫苏子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蜜苏子、苏子霜,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