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2022年:世界航天将会发生的那些事~首次阻止行星“撞”地球。】2022年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5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 , 发射140余个航天器 , 完成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首飞任务、6次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 , 发射多颗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科研卫星和业务卫星 , 开展多次商业发射任务 , 还将重点开展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器等为代表的多个型号研制工作;建造空间站 , 继续探索火星 , 这就是我们2022年的太空计划~ 
 然而除了我们中国 , 世界其它国家自然也不会闲着~2022年他们也会在航天领域加大各自的科研探索力度 , 那么2022年的航天界 , 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中国空间站年底建成 
 国际空间站迎来商业访客 
 按照计划 , 2022年年底中国空间站将建成 , 为此将有6次发射任务 。 货运飞船天舟4和天舟5估计分别在5月和10月发射;载人飞船神舟14和神舟15估计分别在5月中下旬和11月中旬发射;5月下旬至6月发射“问天”实验舱;8月至9月发射“梦天”实验舱 。 神舟14号的航天员将与神舟15号的航天员在太空进行工作交接 。
 今年下半年的空间站建设将是非常繁忙的 , 航天员们将会进行多次太空行走 。 同时 , 还将安排1000多项实验 , 从天文和地球观测到微重力和宇宙辐射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等 。
 
 
文章图片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 
 2月21日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将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公理太空”公司的第一次私人宇航员 , 任务代号为“Ax-1” 。 这将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完全商业的宇航员访问国际空间站 。
 围绕月球的“争夺战” 
 围绕重返月球、通往火星的阿耳特弥斯计划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打算在今年向月球发射一艘无人的猎户座飞船 , 开展轨道验证工作 。
 按计划 , 美国还有3枚小型探测器会在今年登陆月球 , 对月面4G通信等技术进行验证 。 在整个阿耳特弥斯计划中 , 这些小型而前沿的技术验证是NASA“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计划”的一部分 , 是NASA动员商业力量向月球运送货物与科学仪器的项目落地 , 而同样是为重返月球探路 , NASA还将在今年3月发射轨道验证立方星 。
 
 
文章图片 
 
 在计划登月的国家中 , 俄罗斯将会在苏联时代结束后 , 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月球-25”号 , 这距离1976年发射的 “月球-24”号已经过去了46年 。 “月球-25”号是自1976年以来俄首个月球探测器 。 按照计划 , “月球-25”号将在月球南极的博古斯拉夫斯基陨石坑附近登陆 。 它没有搭载月球车 , 预计登陆后主要通过机械臂获取样本 , 并利用6种科学仪器展开研究 。 “月球-25”号将在月球表面运行一年 , 主要研究极地风化层的成分 , 以及月球极地外大气层的等离子体和尘埃 。 同时 , “月球-25”号还负责为俄罗斯后续登月计划验证着陆技术 , 同时勘测月球南极永久冰层之下潜在的可利用水资源 。
 2022第三季度 , 印度将发射其第三个月球探测器“月船三号” 。 “月船三号”将携带5种科学仪器着陆月球南极 。 2008年升空的“月船一号”轨道器环月飞行一年之后 , 由于故障提前结束工作 。 2019年发射的“月船二号”原计划在月面软着陆 , 但着陆器最终坠毁 ,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总结说该任务90%—95%都是成功的 , 只有最后着陆器失联部分的5%失败了 
 
 
文章图片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 
 而在亚洲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将在2022年正式启动月球探测活动 , 其核心是发射可精确着陆月球的“SLIM”探测器 , 它能将月面着陆的误差范围控制在100米以内 。 根据这次登月的经验 , 日本和印度将在2023年共同发射新的月球探测器 。
 韩国计划在2022年启动第一次登月任务 。 该国的“探路者”(Pathfinder)月球轨道飞行器将于今年8月搭乘SpaceX公司“猎鹰9”号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前往月球 , 途中经历一次超月喷射燃烧和地月转移轨道 , 预计于12月中旬抵达月球 。 在进入椭圆形的月球轨道后 , 它将开始近一年的科学探测 。 “探路者”由韩国航空航天研究所(KARI)开发和管理 , 其目标是开发月球探测技术 , 展示“太空互联网” , 对月球环境、地形和资源进行科学调查 , 并确定后续任务的潜在着陆点 。
 火星探测窗口开启 
 各国加紧布局 
 2022年的国际深空探测重要项目不多 , 目前只有火星探测和小行星探测两项 。
 2022年8月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发射灵神星探测器 , 目标就是与名称所对应的小行星——灵神星(16 Psyche) 。 雷达探测显示 , 灵神星几乎是由铁、镍、金等元素构成 , 像极了岩石行星的内核 , 也极有可能含有更多稀有金属 。 灵神星的重量为2.7亿亿吨级别 , 远远超过人类每年利用的20亿吨铁矿石重量 , 足够人类使用千万年 , 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无限”资源 。 虽然灵神星探测器的任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空采矿” , 但已然是一次标准的“太空探矿” 。 未来 , 或许人类不再困扰于匮乏的资源 , 因为宇宙中几乎所有资源都是“无穷”的 , 只要人类航天有能力把它们取回来 。
 
 
文章图片 
 
 理论上 , 火星探测窗口期每26个月才一次:在2020年7月 , 中国、美国、阿联酋都抓住了宝贵的机会 。 由于预算不足、技术困难及新冠疫情等诸多原因而推迟的欧俄联合火星生命探测计划2020(ExoMars 2022)被推迟到9月下旬 , 将使用质子火箭将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号火星车和俄罗斯的哥萨克号着陆器(Kazachok)送往火星 , 着陆器同时亦将作为火表科学实验的平台 。
 ExoMars 2022火星车的最突出特点是携带了最大钻探深度为2米的钻孔机 , 收集地下样本并将其存放在其分析实验室抽屉中 。 然后 , 它的“巴斯德”仪器套件将分析土壤的生物特征 。 ExoMars 2022火星车将是第一个把穿越地表的能力与深层地下土壤研究相结合的火星任务 。
 人类首次“近地”防卫演习 
 保卫地球~ 
 除了行星及其卫星 , 一系列小天体科学探测或技术试验项目也将在今年展开 。 9月26日到10月1日 , 当近地小行星Dimorphos及其双星系统以1100万千米左右的近距离飞掠地球时 , 2021年11月升空的NASA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探测器“飞镖”将撞向这一小行星 , 以探索人为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的方式 。 这是人类第一次以“撞开”近地小行星为目的的行星防御演习任务 。 其任务实施效果 , 将由“飞镖”携带的拍照立方星、陆基天文望远镜及将于2024年重访该小行星的欧洲航天局“赫拉”号探测器共同评估 。
 
 
文章图片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 
 实际上 , 恐龙灭绝陨石说和通古斯大爆炸陨石说 , 让人类对地外天体的“来访”始终保持着担忧:一颗在太空中看似“小不点”的千米级小行星如果撞击地球 , 足以导致地球气候节奏彻底崩溃 , 毁掉大批物种 , 直接威胁人类未来 。 如果遭受更大的小行星的撞击 , 后果将不堪设想 。 因此 , 防范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危险天体 , 毫无疑问是人类航天必须面对的课题 。
 2021年11月24日 , 人类首个小行星撞击改道实验器“DART”成功出发 , 它将撞击一个双小行星系统迪迪莫斯(Didymos)中的小个子迪莫夫斯(Dimorphos) , 随后评估撞击对小行星轨道的影响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侵删) 
 早在出发时 , 轨道已经进行了精细设计 , 预计撞击时间为2022年9月26日 。 届时 , 不仅它所携带的小卫星将会记录全程 , 地球上各大望远镜也会对准它们 , 围观这一次壮观无比的“太空烟火” 。
 虽然目标小行星直径仅有170米 , 但它相比DART而言已然是个巨无霸 , 即便DART精准撞击并完全爆炸 , 也仅能把它的速度改变0.4毫米/秒 , 不过 , 在太空环境中 , 任何一点轨道影响都会积累 , 即“失之毫厘 , 谬以千里” 。 但大家可以放心 , 科学家们已经认真研究过 , 这次碰撞无论怎么让小行星改道 , 都不会威胁到地球 。
 合作优势大于分歧 
 在我们畅想2022年国际航天事件的时候 , SpaceX发射的“星链”卫星两度接近中国空间站 , 出于航天员的安全考虑 , 中国空间站两次实施紧急避碰 。 这一事件让我们意识到 , 快速发展航天事业与和平有序利用太空是一个必须多国妥善合作的课题 , 越来越繁忙的太空需要人类更多的智慧和协作 。 无论是太空资源探索 , 还是未来的太空移民 , 都不是一国的力量可以做到的:无论如何 , 人类的未来需要我们所有人 , 共同开拓~ 
 更多太空科技信息 
 关注伊特克斯手套箱 
 助力航天科技发展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数据编织|2022年:这些技术发展趋势不容忽视
 - IT|新能源汽车补贴将于2022年底终止
 - 代码|2022年:这些技术发展趋势不容忽视
 - 公司|数据编织 超级自动化 边缘人工智能……2022年:这些技术发展趋势不容忽视
 - 探测|空间站继续建 探月工程“上新”
 - 团队|开幕式前几天紧急更换系统!世界最大的地屏背后有这些故事
 - 网游|2022年不新发游戏版号?游戏工委相关负责人:没有这样的消息
 - 配置|2022年初最值得入手的几款手机,性价比超高!
 - 什么|2022年医院刚需,什么是微信扫码共享陪护椅?这里有最完整的诠释!
 - |共创新价值 苏宁易购海尔召开2022年战略对接暨春季启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