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令人惊奇,西沙群岛中的东岛上生存有几百头野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我国的西沙群岛上生存有几百头野牛 ,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令人感到十分惊奇、惊喜的事情 。 我国的南海诸岛主要由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组成 , 这些岛屿绝大多数是珊瑚礁岛屿 , 岛的面积都不大 , 很多岛屿并没有森林覆盖 。 即使有一些岛有森林覆盖 , 由于岛屿面积本身较小 , 森林系统的动植物资源并不丰富 , 特别是动物资源稀缺 , 主要以鸟类为主 , 但就是这种情况下 , 在我国西沙群岛中有一座岛屿竟然生存着几百头野牛 。
这个岛屿就是西沙群岛中的东岛!东岛是西沙群岛中面积第二大岛 , 岛屿面积大约1.7平方公里 , 约合2500亩 。 东岛上森林覆盖率非常高 , 基本上都是高大的麻桐树 , 树下有比较好的灌木丛和草地资源 , 为东岛构建出比较好的森林生态系统 。 岛上生活着大量的海鸟 , 海鸟在此筑巢产卵孵鸟 , 一派生机盎然的好景象!更令人惊叹的是 , 东岛上竟然生存着几百头野牛!这些野牛个个膘肥体壮 , 有多个种群组成 , 每个种群的数量有十几头到几十头不等 , 大约都在1000斤左右 , 颜色以黄色、淡褐色为主 , 是典型的黄牛品种 。
这些黄牛在东岛上生存得非常的惬意 , 东岛上森林资源非常丰富 , 为这些黄牛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 , 同时东岛上还有一处水塘 , 水塘大约有几十平米见方 , 常年储存有天然降水 , 虽然水有一定的盐度 , 但是盐度并不高 , 完全可以让黄牛安全饮用 。 加上没有天敌的制约 , 这些黄牛在东岛上繁衍得非常好 , 一度达到了四五百头的种群规模 。 那么问题来了 , 这些黄牛是从什么时候来到了东岛呢?
各种说法众说纷纭 , 莫衷一是!有人说是明末清初 , 有人为了躲避战争逃到了东岛 , 并把黄牛也带到了东岛 。 有人说是抗战时期 , 为了躲避日寇的追袭 , 有人把黄牛带到了东岛生存 。 又有人说是建国后 , 有人把黄牛带到了东岛进行生产 , 后来因为生活条件不好 , 又撤回了海南岛 , 最终把黄牛扔在了东岛 。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大型哺乳动物在一个孤零零的小岛上有可能独立演化吗?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 , 这是不可能的;何况东岛是一个年轻的海岛 , 经过研究 , 过去5000年来已经浮沉3次了 。 第二个问题是 , 这些“野牛”是什么时候登岛的?文献上有不少记载 , 官兵们给我们讲了很多传说 , 甚至网上也流传着很多说法 , 可见“野牛”已经成了大众关注的话题 。
传说 , 公元前2世纪 , 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到西沙 , 放牧了一些从大陆运来的黄牛 。 其他岛屿上的黄牛不适应当地环境 , 先后消失了 , 只有东岛的黄牛存活了下来 。 还有一种说法 , 1907年 , 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带队分乘军舰前往西沙查勘岛屿 , 带去不少牛羊放养 。 第三种说法是 , 郑和下西洋途经西沙群岛时 , 在每个岛上都放养了一些牛 , 唯有东岛适宜牛的生存 。
也有人认为以上传说都不可信 , 牛是20世纪60年代由海南岛琼海县潭门镇的渔民带上永兴岛 , 再由永兴岛转运到其他岛屿的 。 东岛饲养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均有考证 , 由不得人不信 。 西沙水警区领导提供了另一个可靠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初西沙驻军时就在东岛发现了“野牛” , 但它们个体矮小、瘦弱、体力不支 , 因此从海南岛运来了几头壮硕的黄牛 , 交配后再繁衍的品种体力强壮 , 奔跑速度加快 , 种群数量也增加了 。
东岛位于西沙群岛东北部 , 西距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兴岛约33千米 , 面积约1.55平方千米 , 岛上覆盖着茂密的原始丛林 。 原始丛林中的主要树种是白避霜花树(俗称麻枫桐) , 树高5~10米 。 丛林是“野牛”的保护神 , 没有茂密的原始丛林 , “野牛”就失去了藏身之所 。 更重要的是 , 丛林中生长了茂盛的草本植物 , 这些小草是“野牛”的美味佳肴 。 当“野牛”过度繁殖、种群快速扩大时 , 林地上的青草就被抢食一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