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北京冬奥会交出优异答卷 拓展区域发展共赢“新局面”( 二 )


冰雪产业长久绽放将开遍大江南北
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把筹办工作与国家、区域和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正是北京冬奥会经济发展的方略和主轴,成为其用实力交出的“高分答卷”。
从开幕式到比赛日,从赛场到奥运村,来自中国各地的运动员在冬奥赛场崭露头角并取得优异成绩,这得益于中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深入实施以及中国冰雪运动版图的不断扩大。
据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秘书长倪会忠介绍,此次参赛的177名运动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覆盖区域北达黑龙江省,南抵广东省,东至上海市,西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约有1/5的运动员通过跨界跨项选材从事冰雪项目专业训练,雪上项目更是有近一半为跨界跨项选材运动员,彻底改变了冰雪项目仅仅依靠个别省份输送的情况。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表示,北京冬奥会的一个关键词是“突破”,除了冬奥会的赛事参与度的突破,中国提前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期待北京冬奥会之后,中国冰雪运动迎来更大发展。
“中国队此前在很多项目上都没有参赛,这一次我们看到,中国能够在109个小项中参加了104个小项,是非常了不起的突破。”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表示,从中国的冬季运动来说也是一个奇迹。中国的冰雪运动大发展,对世界冰雪运动发展来说也是共享的契机。
在后冬奥时代新的时空中,实施好“冰雪+”战略,写好“冰雪+”大文章,打造冰雪经济体系,加速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中国的新发展机遇。
在南国成都,冰雪产业正不断释放出新的活力。各大冰上运动场馆人气爆棚,青少年成为其中的“主力军”。融创雪世界等室内雪场的兴起,不仅令南方人在家门口就能娱雪和滑雪,还能使滑雪运动贯穿四季,成为日常休闲、随时能实现的全年龄层活动。
冬奥|北京冬奥会交出优异答卷 拓展区域发展共赢“新局面”
文章插图

成都融创文旅城雪世界。来源:受访方供图
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太舞滑雪小镇常务副总裁李永太是全程亲历者和见证者。李永太坦言,如果没有冬奥会,可能崇礼20年后都不会具备这样的条件。“身处冬奥会核心区,我们和云顶、万龙几家雪场获得的冬奥会红利是最大的,红利不光是硬件方面的。”
“在此过程中,我们这儿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实现了快速增长。”他兴奋地告诉采访人员,2021年夏季冬季两季单日旅游收入还迎来了高峰期,成为疫情发生以来为数不多的业绩增长亮点。
“我们预测,后冬奥会时代,产业会有5年黄金期。”李永太说,“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但全国各地的滑雪场、滑冰场雨后春笋般发展,冬奥会‘以点带面’作用已经在释放。”
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致宁则表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对赛事举办城市的冰雪旅游带来积极影响,同时,在国家“北冰南展西扩东进”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与推动下,包括四川、江苏、新疆等地的冰雪旅游,在春节期间均呈现显著增长的态势。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也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三大主题之一。“创造奥运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从一开始,北京冬奥会拿的就是一份“可持续脚本”。
冬奥|北京冬奥会交出优异答卷 拓展区域发展共赢“新局面”
文章插图

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来源:刘宪国/人民图片
“这是我滑过的最好的赛道!”谷爱凌夺金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谷爱凌口中的赛道指的是首钢滑雪大跳台,在北京冬奥会上承担着单板滑雪大跳台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两项比赛。
秉承着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赛后将作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馆,化身专业体育比赛和训练场地,并面向公众开放用于大众休闲健身活动。
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运营服务部副部长刘铎说,大跳台在设计、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赛后利用,赛后可以承办国内外大跳台项目比赛,成为专业运动员和运动队训练场地、青少年后备人才选拔基地、赛事管理人员训练基地等。赛道在建设时预留了出水口,改造后还可用于滑水、滑草。大跳台下方的体育广场和观众区,特别设置了氛围照明系统,未来将给观众带来与传统赛事完全不同的观赛体验,同时可以举办演唱会等大型活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