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虎舌头上长出的“倒刺”,究竟能不能伤人?杀伤力有多大?( 二 )


其实这主要取决于老虎的态度 , 舌头上有一种横纹肌 , 这是控制舌体变形和位置改变的肌肉 。 简单来说就是老虎施展在舌头上的力量千变万化 , 力量强度不等 , 造成的伤害值自然不一 。
在上述提到的实验中 , 是由实验者手部施力的 , 受实验者主观意愿影响很大 。 这很好理解 , 拿指甲来说 , 友好地轻轻地挠可以止痒 , 而愤怒的撕扯则能伤人 。

为那点肉不值得毫无疑问 , 东北虎舌头上的“倒刺” , 具备揦伤人皮肤的能力 , 由于这些“倒刺”具备U型腔 , 理论上也能刮下猎物骨头上黏连的肉质 。
但是你想过吗?东北虎作为一种大型的捕食者 , 食量巨大 , 为了那么一点肉 , 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 显然不值得 , 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性价比太低了 。
东北虎是主流的捕食者 , 成年之后它们的牙齿构造为下颚14颗 , 上颚16颗 , 犬齿粗壮 , 臼齿与犬齿之间的距离大 。
这样的牙齿结构注定了东北虎在咬入猎物方面是专业的 , 但是在处理食物方面就显得比较业余 , 因此在进食的时候 , 东北虎往往只会进食猎物身上容易进食的肉 , 比如内脏、肉块等 。 与其花费大量时间、体力去舔舐骨头上残留的少许肉质 , 不如再去捕获一头野猪来得划算 。
反倒是鬣狗等“清道夫”属性强的动物 , 在处理食物方面显得十分专业 , 善于咀嚼 , 能将猎物的骨肉都啃光 , 渣都不剩 。

其实从生态系统平衡上面来看 , 老虎也不会用舌头上的“倒刺”去刮肉 。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环环相扣的 ,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鬣狗、黑背豺等“清道夫”跟在狮子后面捡食“残羹剩饭” , 狮子们进食过后留下的食物残渣 , 则成了“清道夫”们的饕餮场 。
森林生态系统下 , 虽然“清道夫”压力不如非洲大草原那么大 , 但也生存着一些“清道夫” , 它们就靠着捕食者遗留下来食物残渣过活 。
试想一下 , 如果东北虎在捕获了猎物之后 , 吃个精光 , 那你让那些“清道夫”物种如何开饭?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此 。

“倒刺”的真正作用既然东北虎不需要用舌头去打斗 , 也不需要用舌头来刮肉 , 那么它们的舌头上为何还要长出如此强劲的“倒刺”呢?事实上这些“倒刺”另有妙用 。
多数猫科动物都是爱干净的 , 这与它们的捕食习惯有关 , 想要靠近猎物 , 身体就必须轻盈灵活 , 因此保持整洁就很有必要了 。
拿家猫来说 , 也是宠物界的“洁癖”患者 , 经常用舌头去舔舐自己身上的毛发 。 因此大家也应该猜到了 , 东北虎舌头上的“倒刺” ,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整理毛发 。

东北虎身上的毛发主要有两类 , 一类是表面上质地比较粗糙坚硬的被毛 , 一类是藏在被毛下质地柔软的绒毛 , 两种毛发共同作用下 , 大大提升了它们的御寒能力 。
东北虎身上的毛发十分蓬松 , 毛发之间交叉纵横不黏连 , 因此里面藏有较多的空气 。
当老虎舔舐毛发的时候 , 先是用舌头压出里面的空气 , 接着舌头扫过 , 在这一过程中 , 舌头上的“倒刺”就能发挥出一系列的作用:
丝状乳头竖起之后 , 能穿过重重毛发 , 直达皮肤表面 , 其中的U型腔带有唾液 , 唾液被直接带到了皮肤上 , 能依靠蒸发水分达到调节体温的目的;U型腔上的唾液 , 能起到吸附毛发的作用 , 清理毛发上灰尘的同时 , 也能抚平毛躁 , 使毛发更加湿润顺滑;大量的坚硬的丝状乳头 , 就像是一板梳子一样 , 能梳理毛发 , 防止毛发黏连结块 。

整理毛发对于东北虎这类捕食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 一方面是为了捕食方面的考量 , 另一方面也不易感染寄生虫 。
【东北虎舌头上长出的“倒刺”,究竟能不能伤人?杀伤力有多大?】它们舌头上的“倒刺”便能起到对毛发及皮肤的深度清洁 , 这才是东北虎舌头上“倒刺”的真正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