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散丸怎么样

五积散丸(酒)
宋代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 , 原方加人参 。《中国药典》(1963年版)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四册(酒)、第十三册(丸)收载 , 为国家基本药物 。
【药物配方组成】苍术(麸炒)、桔梗、枳壳(麸炒)、陈皮、桂枝、麻黄、厚朴(姜制)、干姜、半夏(制)、茯苓、甘草、白芷、当归、白芍、川芎 。
【剂型规格】水泛丸 , 每袋重9克 。酒剂 。
【功能】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温中消积、理气活血 。
【作用与功效】外感内伤多种原因所致的气、血、痰、湿、食积诸证 。症见头疼身痛 , 项背拘急 , 发热无汗 , 脘腹痞痛 , 恶心呕吐 , 以及妇女气血不和 , 月经不调等 。
【用法用量】)丸剂 , 口服 , 一次9克 , 每日1~2次 。酒剂 , 口服 , 一次15~30克 , 一日2次 。
【禁忌】忌寒凉 , 热病忌服 。年老体弱、孕妇及自汗者慎用 。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扩张、胃酸过多症、心原性喘息、肋间神经痛等 。共研粗末 , 用纸袋加塑料袋包装 , 成人每日用30克 , 水煎去渣 , 分2~3次服 。亦可研成细末 , 用细纸袋加塑料袋装 , 成人每次3~5克 , 温开水送下[中医函授通讯.1985;(4):441] 。戴建林用此方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60例 , 冷痛剧者加川乌、细辛 , 痛如针刺者加鸡血藤、五灵脂 , 重着不移者加薏苡仁、木瓜 , 痛时患肢灼热 , 舌红 , 脉数者去麻黄、桂枝、干姜 , 加黄柏、知母 , 肌肉萎缩者加川牛膝、独活、杜仲 , 结果显效48例 , 有效7例[湖北中医杂志.1985;(5):22] 。
【药理研究】主要有镇咳祛痰 , 兴奋中枢 , 解热 , 解痉 , 促进消化系统机能等作用 。①镇咳祛痰作用:方中半夏主含3-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类 , 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 陈皮挥发油及桔梗皂甙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 , 能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分泌液体 , 使痰液变稀而起祛痰作用 。②兴奋中枢及心血管作用:麻黄碱能兴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 , 使精神振奋 , 其中枢
【五积散丸怎么样】兴奋作用远较肾上腺素强 , 麻黄碱对心脏有兴奋作用 , 能收缩周围血管(但使冠状动脉扩张) , 可使血压升高 , 心搏加速 。③解热作用:肉桂中的桂皮醛及桂皮酸钠与芍药中的芍药甙有解热作用 。④解痉作用:芍药甙对实验动物离体肠管和在体胃运动 , 以及动物子宫 , 均呈抑制作用 , 可使动物离体子宫自发运动减少 , 张力降低 。⑤桂皮油刺激嗅觉 , 能反射性地促进胃机能 , 对胃粘膜有直接的缓和刺激作用 , 使分泌增加 , 蠕动增强 , 呈芳香健胃作用 。芍药甙对由于紧张引起的动物消化道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 。白芷、白芍、肉桂等对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引申应用】①斑秃:五积散10克 , 每日2次 , 温开水送服 。治疗本病4例 , 一般服药月余即可收效[河南中医.1988;(2):44] 。②头皮糠疹:五积散5克 , 加薏苡仁5克 , 研末冲服 , 每日2次 , 温开水送服 。治疗本病19例 , 显效5例 , 占26.3%;有效10例 , 占52.63%;无效4例 , 占21.07%;总有效率为78.93%[河南中医.1988;(2):44] 。③黄褐斑:五积散加薏苡 , 研末冲服 , 每日2次 , 温开水送服 。治疗本病8例 , 显效2例 , 占25%;有效4例 , 占50%;无效2例 , 占25%;总有效率为75% 。对合并有足冷和胃肠功能障碍等症时 , 用五积散可收到较好的疗效「河南中医.1988;(2):44] 。④闭经、痛经:用本品治疗获较好疗效[中医杂志.1982;(9):51] 。
【生产厂家】湖南省零陵地区制药厂 。
牙痛散
研制方 。为国家基本药物 。
【药物配方组成】川乌、草乌、猪牙皂、雄黄、冰片、细辛、樟脑 。
【剂型规格】散剂 , 每瓶1.5克 。
【功能】疏风止痛 , 清热解毒 , 消肿 。
【作用与功效】风火邪毒侵犯 , 或胃火上炎所致的牙痛、牙宣 , 症见牙齿疼痛 , 牙龈红肿 , 口干欲饮 , 舌红苔黄 , 脉数等 。
【用法用量】外用 , 取少许涂于患处 。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风火上犯所致的牙痛、牙龈炎、牙周病 。
药理研究】药理研究表明 , 川乌所含川乌碱与草乌所含草乌碱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 能起到局部麻醉作用 。实验证明 , 10%的乌头酒精浸出液用于鼻腔及口腔粘膜 , 用时以棉花浸湿稍拧干 , 贴附于需要麻醉的部位 , 经5~10分钟退即可施行手术 。1.25%的乌头酒精稀释液 , 可用于眼、气管、食管表面麻醉 。此外 , 细辛、樟脑亦有镇痛作用 。川乌、雄黄、冰片等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 共同起到止痛消炎之功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