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求鱼】 
 去火星用不着太着急 , 不妨先把地球上的事情弄弄好 。
 木木 
 叶永烈让“小灵通”坐着火箭从未来飞回现实 , 是1961年的事情 。 六十年过去 , 虽然这种旅行模式尚未实现 , 但这并未影响马斯克对这件事的热情 , 只要聊起火箭、火星、星际穿梭之类的话题 , 他都会滔滔不绝 , 而且激情四溢 。
 最近的一次公开畅想 , 发生在2月10日 , 在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星际基地召开的发布会上 , 马斯克详细介绍了那枚“人类史上最强火箭”星舰(Starship)的新进展 。 为了解释火箭效率比飞机高到什么程度 , 马斯克举了一个小例子:从美国飞往新加坡 , 飞机要飞20多个小时 , 但火箭只需45分钟左右 。
 虽然极为形象 , 但说实话 , 坐着火箭点对点旅行 , 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 。 财力充足、身体健康、好奇心强且颇具耐受力的人 , 尝尝鲜、偶一为之尚可 , 如果“隔三差五”就来上一次 , 恐怕没人受得了 。 花费还好说、过载太难受 , 另外 , 在通讯、虚拟现实等技术持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 即使是商务旅行 , 对这种“极速送达”的需求也不大 。
 在演讲中不恰当举例 , 是许多人都会犯的“小错误” 。 其实 , 谁都知道 , 马斯克的“星舰” , 有更宏大的目标 , 是为了征服漫漫星途的 。 用“星舰”把地球人送上月球、送到火星去 , 是马斯克心心念念的事情 。 面对这个远景 , 马斯克在“星舰”上的所有努力 , 显然都是基础性工作 。
 虽然马斯克非常有信心让“星舰”在今年年底之前发射入轨 , 在明年年底之前要实现在轨加注燃料 , 还要搭载一位日本客户绕着月亮转上几圈儿 , 但是 , 坐着“星舰”在月地之间安全地转圈圈是一回事 , 移民去火星又是另外一回事 。 综合考量目前人类的技术能力、远航意志 , 那显然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 。
 结论如此 , 即使按照马斯克给出的理想数据 , 简单计算一番就能得出 。 比如 , 即使按照当年著名的“土星5号”的运载能力(马斯克的“星舰”能否实现超越目前尚且不知)——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18吨、地球转移轨道运载能力45吨 , 再背书上新世纪新技术赋能而得的冗余 , “星舰”往遥远的火星飞一趟 , 不算人吃马喂 , 能送100吨物资过去就很不错 。 按照马斯克规划的未来产能和任务 , 每天射三箭、一射射十年……否则 , “不管因为什么原因 , 如果地球上的飞船停飞 , (火星)城市就会消亡 。 ” 
 这该是一项多么宏大的工程啊!大约非全人类通力合作而不能完成 。 其实 , 最难的并非工程技术上的难度 , 而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容忍度和支持度 。 大约所有的普通人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 人类这么着急忙慌地往火星跑 , 到底为什么?难道地球或者说人类真的已经大祸临头、难以为继了?循着这个疑问路径 , 观察马斯克的规划 , 这个看似宏大的“叙事史诗” , 大约就会注定坠入悲剧性的漫漫黑暗中 。 如果“通感”一下 , 估计许多人脑海里就要闪现出当年受迫害的新教徒逃离旧大陆的画面了 。
 从这个角度看 , 马斯克未尝算不得一个地球未来的悲观主义者 。 而于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而言 , 地球的未来显然会、也应该会比马斯克想象的要明亮得多 。 对于这种认知路径 , 中国人还是很有传统依赖的 , 即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 , 想办法解决它 , 往往是一种本能 , 而不会千思万想着怎么去逃跑 。 就此而言 , 《愚公移山》这个古老寓言 , 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 去火星用不着太着急 , 不妨先把地球上的事情弄弄好 。
 (作者系证券时报采访人员) 
【马斯克|畅想坐着火箭去旅行】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 , 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
推荐阅读
- 物品|重9.1千克火星陨石以80万美元拍卖
- 未来|美国国安局顶级后门曝光,字节跳动确认员工不幸离世,马斯克想让特斯拉运行Steam,FF准量产车将下线,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
- 模玩|模玩资讯:工具测评 史派克工业 × KAIZO 匠之刃 单刃剪钳
- 人员|俄罗斯驻乌克兰外交机构人员开始撤离乌克兰
- 人物|马斯克指责SEC:为报复他的公开批评而“泄漏”联邦调查信息
- 视点·观察|乌克兰不只是“美女天堂” 原来科技也杠杠滴
- 警告!|销售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口罩 江苏一企业被罚24万余元
- Tesla|特斯拉至关重要的德国工厂为何无法获批?马斯克低估了这个问题
- 激战|让扎克格伯血亏400亿的元宇宙难题,竟被激战2新DLC给攻克了?
- 数字货币|乌克兰紧张局势升级,比特币一度跌破37000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