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评论1+1:景区免门票收入不降反升的启示

靠门票收入创造旅游收入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
据报道,2月16日至3月31日,河南226家景区的首道门票对游客免费。近两年来,全国多地陆续推出景区门票减免活动以提振文旅消费。部分景区门票免费后,收入不降反升。目前,很多景区正在探索摆脱门票经济,大力发展索道、攀岩、演艺、文创产品等多种二次消费产品。
旅游业|评论1+1:景区免门票收入不降反升的启示
文章插图
工人日报:破除门票依赖的有益实践
门票免了,收入却不降反升——按照传统的门票经济思维,这是一种反常现象,但以“大旅游”“新旅游”或深度旅游的视角观察,这种现象却是正常的,它符合旅游市场发展规律,也符合游客需求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是破除门票依赖的有益实践,也具有一定示范意义。一直以来,不少景区都对门票收入高度依赖,但门票价格是柄双刃剑,如偏高势必会影响游客出游意愿。算小账、眼前账,可能会给景区带来一定收入,但算大账、长远账,可能会给景区带来更多转型升级的动能和发展空间。游客在门票之外其它环节的消费,可以让景区实现“堤内损失堤外补”,甚至获得高于门票收入的综合收益。破除门票依赖不仅有利于景区的发展,也有利于与景区关联的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产业的发展。需强调的是,景区对相关二次消费产品的定价也应做到公平、合理,要遵循明码标价等法律规则,不能利用“二道门票”或二次消费产品等过度薅消费者的“羊毛”。
广州日报:是当下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机遇
可以说,靠门票收入创造旅游收入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引导游客在目的地进行二次消费正在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转折点。面对挑战和机遇,景区应当如何应对?首先,景区应当趁此机会冷静审视自身定位,因地、因时制定发展策略。其次,景区应当借助文化赋能、场景营造和数字化转型,不断创新旅游业态和产品,开辟深度体验空间。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支持不可或缺。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2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指出,随着科学研判、分类指导、动态调整、精准防控机制越来越成熟,2022年旅游业复苏向上的进程不会停止,创新发展的势头不会减弱,优质文化产品和旅游服务供给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这正是当下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机遇所在。
齐鲁晚报:创造多赢局面的“大账”
门票免费后,景区收入不降反升只是“小账”,还有“大账”需要算算,即景区门票免费后,还会给景区之外的餐饮、交通、酒店等旅游相关行业带来客流和业绩,也做大了地方旅游经济“蛋糕”。从这个角度讲,景区门票免费或降价将会创造多赢局面,这本“大账”值得每个地方算一算。不过,景区要想在门票免费后收入不降反升,还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方面,发展二次消费产品要舍得投入,尤其要在产品创新方面下功夫,才能吸引游客消费,弥补门票免费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对游客二次消费必须加强规范化管理,防止二次消费环节的违法、侵权行为,影响游客掏钱消费的信心。
新华日报:应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门票收益已成为“夕阳产业”,这不仅源于旅游业本身的发展规律,更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然。随着消费加速升级,体现在旅游业上,就是从简单的观光游向更高层次的体验游转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类型更加多元,对旅游体验的层次性要求更高。对景区来说,应该趁此机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加快景区产品服务升级和多业态、多元化经营;从“单打独斗”向“全域联动”转变,融入全域旅游整体布局,实现共赢;从“管理挖掘”向“科技赋能”转变,依靠科技信息赋能,最大限度降本增效。当越来越多的景区敞开免费大门,必然会引发“鲶鱼效应”,更好释放旅游业的“乘数效应”。
极目新闻:景区不必让门票“作茧自缚”
免门票的经济账,不难算。一些景区的门票价格过高,多年来一直被舆论诟病,而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免门票措施,却又实证了收门票纯属多此一举,既让游客望而却步,也损害了景区的社会形象,实际上也是“作茧自缚”。因为依赖门票收入,这个创收的渠道太单一,高票价“拒人于千里之外”,与游客的距离越来越远,相当于一锤子买卖,一些景区就成了一辈子来一次就不再想来的地方,游客花了钱却怨声载道。与其如此,不如把心思放在提高服务上,让景区成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游客乐此不疲,流连忘返,花的钱还多些,景区放弃门票,实是“吃小亏占大便宜”。#河南226家A级景区免门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