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参考消息报道 , 近期一个研究团队表示 , 猴子具备将大脑里时间转换为空间的能力 , 通过这样的方式 , 猴子才能记住一系列事情 。 研究人员表示 , 一定程度上 , 这一发现揭示了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大脑的基本工作机制 。 知情人士爆料称 , 在研究项目推进过程中 , 工作人员会让两只猕猴坐在电脑屏幕前 , 屏幕上会按顺序播放画面 , 一圈圆点会随机发光 , 保证每次亮一个即可 。
专家表示 , 通过多次试验可以发现 , 猴脑中负责记忆的外侧前额叶皮层 , 有一组和屏幕圆点几乎差不多的神经元开始发光 , 随着电脑屏幕圆点的变化 , 猴脑神经元发光的位置也会有明显变化 。 报道指出 , 猴子们为了获得“报酬” , 会非常努力地记住不断变化的圆点 , 在记忆过程中 , 不同记忆皮层位置的神经元也会被激活 , 随着事件数量的不断增多 , 这些圆圈的影响范围也会缩小 。
对此 , 研究人员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结果表明 , 猴脑具备把时间转化为空间的能力 。 众所周知 , 我们要学习某个技能或者学习某种语言的时候 , 大脑都会按照顺序进行记忆 ,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大脑是如何处理记忆的 , 尤其是涉及时间的具体事件 。 此前流行一种说法 , 时间信息被编码到不同的神经元中 。
通过对猴子大脑的研究 , 专家表示 , 一组神经元也可以协同配合 , 把一系列事件进行分解 , 最后储存在不同的地方 。 通过这样的办法 , 将全部记忆保留下来 。 报道称 , 大脑能将时间转变为空间的想法并不是刚刚产生的 , 早在上世纪 , 美国心理学家就提出了这一概念 , 碍于当时的研究条件比较艰难 , 所以这一想法也只能被搁置了 。
为了更清楚地观察神经元活动 , 研究人员在猴脑中注射了一种病毒 , 这种病毒会刺激猴脑中存在的荧光蛋白 。 受到外界刺激时 , 被感染的脑细胞就会发光 , 研究人员这时候就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神经元活动 。 由于神经元活动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 该研究团队还利用多种先进技术跟踪信号 。 照这个趋势发展 , 未来研究人员也可以将其利用在人工智能项目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