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饮食也是很有说法的

老年要想长寿就必须先注重养生 , 养生要从细节做起 。例如吃饭 , 老年人吃饭也是很有讲究的 , 不可盲目的追求饱 。你知道老年该如何关注自己的饮食吗?
午前为生气 , 午后为死气 , 释氏有过午不食之说 , 避死气也 。《内经》曰:日中而阳气隆 , 日西而阳气虚 。故早饭可饱 , 午后即宜少食 , 至晚更必空虚 。
《应璩三叟诗》云:中叟前致辞 , 量腹节所受 。“量腹”二字最妙 。或多或少 , 非他人所知 , 须自己审量 , “节”者今日如此 , 明日亦如此 , 宁少毋多 。又古诗云:努力加餐饭 。老年人不减足矣 , 加则必扰胃气 , 况努力定觉勉强 。纵使一餐可加 , 后必不继 , 奚益焉 。勿极饥而食 , 食不过饱;勿极渴而饮 , 饮不过多 。但使腹不空虚 , 则冲和之气 , 沦浃脊髓 。
《抱朴子》曰:食欲数而少 , 不欲顿而多 。得此意也 。凡食总以少为有益 , 脾易磨运 , 乃化精液 , 否则极补之物 , 多食反至受伤 , 故曰少食以安脾也 。
《洞微经》曰:太饥伤脾 , 太饱伤气 。盖脾借于谷 , 饥则脾无以运而虚脾 , 气转于脾 , 饱则脾过于实而滞气 , 故先饥而食 , 所以给脾 , 食不充脾 , 所以养气 。
佛家有“过午不食”的说法 , 认为午前阳气上升 , 有助于体内生气的升华 , 午后阴气上升 , 不利于体内生气凝聚 。因此 , 早饭宜饱 , 午饭应吃好 , 而晚饭应少吃 。
这种观点也很符合现代养生观点 , 白天人体能量消耗大 , 早午餐会为人体补充一天必要的热量 。到了晚上 , 活动减少 , 能量需求下降 。晚上该少吃 , 否则会加重胃部负担 , 影响睡眠 , 同时过多热量易导致肥胖 , 对健康也不利 。
老人吃饭应“量腹而食” , 即根据自身的消化能力而来 , 或多或少 , 需自己审量 。不过 , 曹老先生却建议 , 老人进食时应宁少勿多 。因为老人脾胃功能已经下降 , 不根据自身的消化能力 , 而一味地进食 , 容易惊扰胃气 , 增加胃肠负担 。
近年来 , 老年医学专家研究证明 , 老年人限制饮食摄入量对健康长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 , 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 同时消化系统功能下降 。
另一方面 , 进入老年期后 , 体力活动减少 , 所需的热能也相应地减少了 , 因此 , 对老年人的热量提供也该相应地减少 。所以说少食益寿 。如果到老年而不减少食量 , 以致热量过剩 , 必然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
饮食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 , 合理的饮食 , 可使人身体健壮 , 延年益寿 。当然 , 饮食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 除了以上的“量腹而食”外 , 老人调理脾胃 , 在饮食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适当节食
曹老先生说 , 老人饮食应“宁少勿多” 。对老人来说 , 消化功能逐渐下降 , 而短时间内进食过多则加重了胃肠负担 , 容易使脾胃滞气 , 不利于调理脾胃 。
饮食应有规律
不要等到非常饥饿的时候 , 才去吃饭;也不要等到非常口渴了 , 才去饮水 , 以免伤及脾胃之气 。
少食多餐
对于脾胃来说 , 每次进食少量的饮食 , 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而为了避免饥饿 , 则建议少吃多餐 。
在饮食的众多危害中 , 老人要尤其注意饮食过量的危害 。据现代研究表明 , 每餐贪多过饱 , 会使血液集中在肠胃 , 势必引起心、脑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 , 容易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等疾病 。另外 , 饮食过量还很容易导致肥胖 , 引发肥胖的并发病症 。所以世界上长寿研究人员都认为 , 以节制饮食的方法来减慢生理性衰老的速度 , 是维护健康长寿的好办法 。
【老年人饮食也是很有说法的】总结:老年人养生慢慢被很多人所关注 , 老年人的饮食关系到老年的健康 , 养生要从小做起 , 老年人饮食要有其固定的规律 , 遵循规律来改善饮食 , 有助于延年益寿 。(文章原载于《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 刊期:2012.07 ,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 并不代表小编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 , 请尽快与我们联系 ,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