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采访人员王凡 发自北京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迎来三周年 , 2月25日 ,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 。
文章图片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 。
“粤港澳大湾区在我们国家是一个科技创新中心 , 有国际影响力 , 并且也是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的集聚区 , 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 。 真正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 科技是关键要素 , 在工作中摆在核心位置 。 ”王志刚说 。
三年来 , 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什么成效?据科技部副部长邵新宇介绍 ,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 2021年 , 大湾区内珠三角9个城市的研发支出 , 现在预计超过3600亿元 , 研发投入强度预计3.7%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5.7万家 , 专利授权量预计达到78万件 ,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预计超过10万件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二 , 北京、上海分别排全球第三、第八 , 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显现 。
此外 , 创新能力建设布局不断优化 。 国家支持在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 布局建设了散裂中子源、驱动嬗变装置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依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 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广州中新知识城等一批重大创新合作平台 ,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 , 推动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不断提升能级 。
邵新宇还介绍 , 深圳、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快速发展 , 科技部支持建设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型显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 以及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 通过集聚创新资源 , 打造国际技术转移枢纽 , 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 。
【合作区|科技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十】在开放合作方面 , 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推进财政科研经费和人类遗传资源过境港澳 , 推动科研仪器进口免税政策惠及港澳高校在内地设立的研发机构 。 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港澳全面开放 , 持续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 , 积极推动大湾区科研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
推荐阅读
- 疫苗|科技部:首款中和抗体新冠药物研发进展顺利,多个小分子药物进入临床三期
- 路还|双碳问题何解?科技部部长:和过去200多年一样面向科学
- 全球|科技部:粤港澳大湾区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
- 国家|科技部:创新不问出身,国企、民企一视同仁
- 创新型|科技部:落实和推广中关村自创区先行先试政策
- 政府|科技部:企业要真正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政府要营造更好的环境
- 设计|科技部:在科技重大顶层设计、重大决策方面,企业应参与进来
- 投入使用|科技部:我国获批I类新药从5个增至75个, 一批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投入使用
- 国家|科技部:创新不问出身 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
- 设计|科技部:在科技重大顶层设计、重大决策方面 企业应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