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四大场馆。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给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增长空间。大量的冰雪场地设施和冰雪装备制造业以及冰雪教育培训、冰雪旅游,使得冰雪经济得到蓬勃发展。
那么,从经济效应角度来看,冰雪经济火热背后会带来哪些经济收益?如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万亿市场将至 “冷冰雪”成“热经济”
冰墩墩的火爆是当前“冰雪热”的一个缩影。2022年北京冬奥会带动了冰雪运动和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文章插图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2017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到 2020—2021冰雪季的2.54亿人次。综合考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素,2022年旅游业复苏向好的进程不会停止。
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到2025年,中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国内冰雪旅游收入将超1.1万亿元。
近日,京东消费和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冰雪运动消费报告,运用大数据手段对冬奥带火的冰雪消费进行了分析解读。
文章插图
报告显示,冰雪运动早已不是北方的专属,南方各类室内冰雪运动场馆和培训机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南方“墩”积极奔赴冰雪场,享受冰雪运动的快乐。其中,北京、浙江、辽宁、四川、山东成为全国冰雪运动用户前五位省/市。
文章插图
在冬奥会的影响下,很多南方人对冰雪运动充满热情。京东数据显示,2022年年货节期间,广西、安徽、云南、湖北和湖南是冰雪消费增速最快的省市,同比增幅均超过4倍。
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涂晓东介绍,当前冰雪旅游产业已形成了全国分布,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成为全国冰雪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新疆、内蒙、湖北、贵州、山西等地区把民族风情、自然风光与冰雪旅游相融合,成为全国冰雪旅游典型代表;广州、上海、昆明、杭州等南方城市打造冰雪商业综合体、室外戏雪休闲乐园多样化的产品,成为全国冰雪旅游业的新亮点。
冰雪经济赋能发展 撬动共同富裕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让“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成为现实。
从促进区域共同富裕方面看,冰雪运动的普及为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并使本届冬奥会主办地所在的华北全区域受益。
最新数据显示,“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已经从2700亿元增长到6000亿元,年均增幅明显高于全国GDP增幅。
文章插图
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数据,2015 年国内滑雪场数量为 568 家,2019 年达到了 770 家,预计 2022 年我国滑雪场的数量将超过1000 家。
冰雪产业赋能发展,对于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华北区域民生水平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在北京、天津和河北,表现得尤其显著。如北京在筹办冬奥会过程中,场馆建设、体育赛事、教育培训、冰雪科技、特色旅游等多领域进行协同发展,为全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增长机会。
文章插图
卫星视角下的延庆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卫星数据来源:吉林一号
同时,公共财政的有效投入,与改善民生、改善城市营商环境、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工程紧密地互相融合,直接促进了华北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明显提升。
从拉动内需的角度看,“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实际作用远远大于三亿人,因为冰雪运动的辐射效应是远远大于仅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的。假设一名小朋友参与冰雪运动,其背后可能撬动的是整个家庭的旅游流动。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海认为,内循环主要是冰雪制造产业、冰雪培训、冰雪服务业等各方面业态的内循环,比如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红利的助力,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市场风向,“互联网+”模式激发发展潜能。冰雪产业的内循环会上升到一种文化氛围的培育上,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冰雪文化类的消费将蓬勃发展,构建冰雪文化立体化传播体系。
推荐阅读
- 伊宁|3月27日起,武汉-喀什直飞航线开通,每周往返6班
- 接触者|有轨迹重叠者请主动报备!1名密切接触者到过峨眉山这些地方
- 陈曼|中国大使馆人员考察隔离酒店,拟为新增自柬赴华航班隔离点
- 冬残奥村|冰墩墩下班,雪容融上岗,冬残奥村今天正式开村
- 梅迎春|与油菜花共享春天
- 带动文旅消费 平谷区发放1000万消费券
- 首钢|来首钢园区打卡大跳台
- 北京冬奥会|新冬奥·幕后|这家奥运会接待酒店贴心服务赢得中外媒体称赞
- 冰雪资源|新疆呼图壁用好冰雪资源 守护美好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