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则是给负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招生的施一公教授写了自荐信 。
这确实是神来一笔 , 如果颜宁当时只是和其他学生一样按照正常的流程申请的话 , 最终能否得到这个名额 , 还是个未知数 。 颜宁并没有这么做 , 而是直接给负责招生的施一公教授 , 洋洋洒洒写了一封自荐信 。
自荐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认为我各方面能力都达到贵校录取标准 , 如果能被录取 , 那我就不必再大费周章去申请其他高校了” 。
在旁人看来 , 或许会觉得颜宁此时有些自傲了 , 但却正中施一公的下怀 。
科学研究是走在了人类最前沿的 , 走的都是前人没有走过 , 甚至没有走通的路 。 若是没有一点自信 , 坚持自己的研究是正确的 , 有价值的 , 别人稍稍反驳就退却了自我怀疑 , 又怎么能取得成就呢?
施一公在这封信中看到了颜宁的气魄与胆量和作为科学家的潜力 , 于是破格录取了她 。
当时的颜宁 , 24岁 。
颜宁2004年 , 27岁的颜宁拿到了普林顿大学的博士学位 , 2年后的2006年 , 成功制作出了第一个膜蛋白结构 , 震惊了学术界 。
要知道 , 这一成果的难度连许多年近花甲的资深专家都做不出来 , 却被当时30岁不到的颜宁攻克了 。 若拿金庸的小说作比 , 此时的颜宁就如同年纪轻轻就超越了五绝的郭靖 。
谁都知道 , 这时的颜宁只要继续留在美国专心研究 , 前途不可限量 。
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实验室但颜宁又做了让人惊掉下巴的选择 , 拒绝了普林顿大学的万般挽留 , 毅然决然地跟老师施一公一起回国 , 成为了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
在国内的几年 , 颜宁获得了“中国科学之星”和“影响中国2017年度科学人物等荣誉 。 爱国科学家的剧本已经写好 。 一如钱学森 , 邓稼先 , 日后定会传为一段佳话 。
颜宁但是颜宁又跟大家开了一个“玩笑” , 就在回国的几年后的2017年 , 颜宁又做出了一个可能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 她选择再次回到美国普林顿大学 , 成为生物学讲席教授 。
回来容易 , 出走难 。 当初回国经受了多少的赞美 , 现在再选择出国就要经受更多的诋毁 。
世俗的想象力总也匮乏 , 人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你当初毅然决然的回来了 , 现在又要出走 , 是在作秀么?
“利益”永远是阴谋论最偏爱的解释 。
颜宁也回应过这件事 , 原因很简单 , 只是想离开舒适区 , 给自己换一个环境 , 激发自己的潜力 。 自己也还年轻 , 想在研究上更上一层楼 。
有人信但更多的是不信 , 但颜宁不在乎 , 如果她真的在意 , 当初就不会做出这样“离经叛道”的选择 。
从结果上看 , 颜宁的选择没有错 。
再次回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终身讲席教授期间 , 她获得了杰出科学家奖 , 还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 是的 , 颜宁仍保留了中国籍 。
颜宁细想来 , 离开舒适区的说法是有些站不住脚的 , 因为颜宁在普林斯顿呆的时间不比在清华短 , 真想离开舒适区 , 完全可以另外再找一所大学 。
颜宁回到普林斯顿真正的理由 , 实在是太不足为外人道了 , 所以她没有过多的提及 。 颜宁孤僻 , 不喜欢热闹 ,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讲 , 就是“社交恐惧症” 。 颜宁 , 人如其名 , 她所追求的 , 就是片刻“宁静” , 不被打扰 。
颜宁说 , 普林斯顿比清华好的一点就是普林斯顿是大学城 , 大学城里有的各种设施就可以满足颜宁的生活需要 , 没有拥挤嘈杂的人群 。 在清华 , 颜宁想要买些东西就不得不离开让她舒适的校园 , 面对嘈杂的人群 。
她在清华只有工作 , 没有生活 , 而在普林斯顿 , 她得到了平衡 。
颜宁为了保有自己的宁静 , 颜宁不仅是离开了清华大学 , 甚至还设置了一套自己独特的作息时间 。 这完全是为了和其他人错开时间 , 避免不必要的社交 。 把自己交给自己 。
她通常睡到中午才起床 , 下午处理一些需要与人打交道的事务 , 比如和学生、博士后讨论课题 , 晚饭后 , 她会待在办公室 , 一直到凌晨的三四点 , 这是真正属于她自己的时间 。
不喜欢与人交往 , 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 , 这可能也是颜宁这么多年都选择单身的原因 。 她的精神世界实在太富足 , 没有他人插足的余地 。
颜宁也不是独来独往的科学怪人 , 她也有很要好的朋友 , 只是不想和不必要的人来往浪费宝贵的时间 。
推荐阅读
- 破解宇宙的奥秘,就是一个拆塔游戏,将物质一步步拆下去就可以
- 天文学家新研究成果:从一个星系可推出整个宇宙组成
- 南极冰原之下的实验,占地一平方公里,这次终于探测到了神秘信号
- 灾难模拟:假如人类继续破坏环境,可能导致7个城市的悲惨结局
- 俄罗斯一部神秘电台,连续40年发送信号,隐藏了什么内容?
- 150亿光年外存在宇宙墙?将我们困在其中,宇宙墙的本质是什么?
- 新的朱诺数据揭示了木星的四个关键秘密
- 玛土撒拉星已经有139亿岁,比宇宙的年龄还要大,这是怎么回事?
- ?研究外太空的未来,需要解决哪些实质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