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火的仿生眼们,贵到 95 万块一只,能看见什么?( 三 )


等一个仿生眼普及的未来 当 Barbara camperll 在人流高峰期走过纽约市地铁站时 , 她的世界突然全黑了 。
她是一名视障人士 , 30 多岁因为遗传疾病完全失明 , 使用 Argus II 仿生眼设备 4 年了 , 仿生眼让她重新看见了光影 , 她却没想到仿生眼会突然失灵 。
我正要下楼 , 突然听到哔、哔、哔的声音 , 然后眼前的明暗斑块全都消失了 。

▲图片来自:比阿特丽斯·德赫亚/纽约时报/REDUX
不止她一人经历了这个问题 , 但面对设备的故障 , 这些视障人士毫无办法 。
只要一个小地方出现一个小问题 , 它们的世界就像在漫漫黑夜中一秒间被人关了灯 。
这是因为 , Argus II 背后的 Second Sight 公司不再提供设备的升级 , 2020 年已经几近倒闭 , 虽然它们后来表示自己在研制一种名为 Orion 的新产品 , 表示能治疗几乎所有形式的严重失明 , 且已在早期临床阶段 。

▲ Orion 植入物的早期可行性研究
但就在近日 , Second Sight 和一家名为 Nano Precision Medica 的早期生物制药公司合并了 , 表示后续将专注开发新型药物输送的植入物 。
经历了技术创新、监管成功、医疗和金融挫折、高管离职 , 这家公司濒临奔溃 , 视觉设备的未来已变得无比模糊 。
对于用户来说 , 他们面临的 , 是眼中失效的设备带来各类并发症、干扰脑活动 , 以及移除它的风险、痛苦 , 还有高昂的费用 。
要知道 , 买 Argus II 就得花 15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95 万元) , 不是每个普通家庭都能够负担得起 , 这还不包括手术和后期保养费用 。

▲ 图片来自:RINGO CHIU/ZUMA PRESS/ALAMY
价格太高昂 , 也是其它仿生眼设备的问题 。
更何况目前的仿生眼 , 还没能真正还原健康人眼所能拥有的视力 , 简单来说 , 也就是性价比不高 。
当然在发展前期 , 更重要的是技术本身 。
比如仿生眼还要经历还原真实色彩、提高分辨率看清远距离(目前仿生眼都可以说是「近视眼」)等等问题 。
临床研究、安全测试 , 还有围绕技术伦理的依赖性、自主权、用户尊严和问责制 , 都需要一段时间来发展 。

就连 Meta , 都在申请机械仿生眼的专利了 , 他们称未来要把仿生眼放在仿生人的身体里 , 让每个普通人将也能接触仿生眼 , 在元宇宙中体验增强和虚拟的视觉世界 。
但不要悲观 , BBC 采访的伦敦验光师 Bhavin Shah 拿相机举例道 , 1975 年发明的数码相机 , 也是经过了几十年才得到广泛使用 。
当技术达到一定程度 , 视力还原和健康人眼相当甚至更强 , 相信也就是仿生眼皮普及的时候了 。
现在 , 仿生眼依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
视觉新技术层出不穷 , 每年都可以看到飞速的进步 , BBC 发布的一份 2021 年市场研究报告显示 , 到 2028 年 , 该行业的价值将达到 4.26 亿美元 。

▲ 图片来自:Usc.edu/迈克·麦奎德
就连 Meta , 都在申请机械仿生眼的专利了 , 他们称未来要把仿生眼放在仿生人的身体里 , 让每个普通人将也能接触仿生眼 , 在元宇宙中体验增强和虚拟的视觉世界 。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 , 全世界至少有 22 亿人受到某种形式的视力障碍 , 从轻度视力受损 , 到完全失明 。
我国就有 1700 多万视障者 , 也就是说 , 每 100 个人里 , 就有一个视障者 。
视障者 Pontz 经常对妻子说:
我不知道 , 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才能再看到你 , 但你要相信 , 总有一天 , 我们能够再见 。
相信并等待 , 无障碍的路上 , 走的人多了 , 路也就亮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