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独居老人猝死家中,尸体2年后才被发现,无一个子女察觉( 三 )



记者周折的联系到胡老太亲生儿子 , 他做着白领的工作 , 不愿多说什么就挂断了电话 。
这时有居民也开始提出质疑 , 既然胡老太儿女远走高飞对她不闻不问 , 邻居习以为常地觉得她外出了并未深究 。
而就在小区里维护老年人权益、给予老年人社会关怀的居委会去哪里了呢?
还有居民表示 , 胡老太家的水电费、物业费都是欠费状态 , 居委会难道长期不去了解老人为何逾期后也不缴纳 , 而物业也难道长期不进行上门催收吗?双方对独居的胡老太发生的意外不存在失责的问题吗?

闻讯而来的记者围在了小区 , 记者联系到小区物业 。
物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 这片有一百多幢楼 , 赖账的人不计其数 , 我们也会上门催收 , 但多次敲门后仍无人应答的也占了大多数 。
胡老太家从1999年开始就没有交过物业费 , 他们大概每过半年都会上门催讨 。
但一直以来 , 多数时候都是碰不到胡老太的 , 物业了解到她做销售要出去跑业务 , 也理解了她的不着家 。

大概是2007年的时候 , 胡老太曾间隔两次来报修过马桶和下水管道 , 物业公司工作人员都是随即上门帮忙修理 。
但提到物业费 , 胡老太便转移了话题 , 此后再去敲门就再也没有人回应了 。
而居委会这边面对记者的采访 , 委员长表述道:小区2005年实施了独居老人平安报告制度 , 居委会对四十多位独居老人都有助老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的联系与帮助 , 这些志愿者都是独居老人的邻居 , 基本每天都会和老人进行联系 。

但受居委会“照顾政策”的独居老人 , 必须满足条文里的两个硬性条件 。
一个是年龄需要达到六十周岁 , 这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标准;还有一个就是必须为上海户口 , 也就是说只有本地人才能享受这样的政策 。
这位胡老太虽然已经59岁 , 身体状况也可能欠佳 , 但她不符合其中的任何一条 , 所以不在名单里 , 居委会没有义务额外将她纳入照顾范围 , 因此也不存在什么失职的问题 。

独居老人死于家中非特例 , 空巢老人仍需多方关怀
59岁的胡老太猝死家中已成为过去式 , 但再一次向社会折射出了空巢之痛 , 独居老年群体的未来要何去何从?
无独有偶 , 胡老太遗体被发现后的次年 , 2010年的1月21日 , 上海杨浦区凤城二村一位独居老人被发现死于家中 。
据老人邻居称 , 在发现老人尸体前 , 也已有多日未见老人露面 。
该独居老人今年70多岁 , 不会用手机 , 与邻居平日有所来往 。

当邻居沈老伯连续多日敲其家门一直未有回应后 , 沈老伯赶去告知所属的控江街道凤城二村第一居委会 , 居委会随后通知了老人的女儿 。
开门后发现老人躺在床上 , 电热毯还开着 , 但老人已经没有了气息 。
时至今日 , 这样的子女失守形成的独居老人意外事故仍屡见不鲜 。
2020年8月 , 上海长江西路通河四村小区 , 家住4楼的居民发现屋顶有血水渗漏 。

警方赶到现场后敲门无人回应 , 于是联络其家属共同打开房门 , 而门内是摔倒在地的老伯 , 去世已有多日 。
这位老伯已78岁高龄 , 老伴走得早 , 一直独居 。
邻里称老伯性格比较倔强 , 与他人沟通不多 , 且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 , 平日里身体状况不佳 。
而老伯是有两个儿子的 , 且都居住在别处 。 虽然他们离家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 , 但工作忙碌 , 极少来探望父亲 。

2021年12月 , 上海虹口消防站的队员们接警 , 有人报警说隔壁独居老人 , 已经5天没有出门了 。
消防员破门而入后 , 一股腐烂的味道弥漫 。
据报道 , 警方通过电话联系到了老人的儿子 , 老人儿子说父亲有高血压 , 他自己居住在远郊 , 平时不方便来看望 。
相关人口统计 , 到2030年 ,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步入老年 , 空巢独居老人的数量将会达到2亿多 , 占老人总数的9成 。

诚然 , 中国迈向了中度老龄化社会 , 但一起又一起的空巢独居老人死前无人问津 , 死后无人知晓的事件发生 , 该如何照亮独居老人的“银龄”生活?
从根源讲起 , 最需要的还是子女耐心陪护与保持联系 。
面对工作和陪伴父母的选择时 , 大多人生活在社会压力之中 , 身不由己 。
但或许时常分享自己的生活 , 关心父母的近况 , 不需花费太多精力 , 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