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者在发掘墓葬时,为什么害怕发现鸡蛋?


考古者在发掘墓葬时,为什么害怕发现鸡蛋?


文章图片


考古者在发掘墓葬时,为什么害怕发现鸡蛋?


文章图片


考古者在发掘墓葬时,为什么害怕发现鸡蛋?


文章图片


考古者在发掘墓葬时,为什么害怕发现鸡蛋?


文章图片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有关考古或者盗墓的小说和影视作品 , 对于古墓里面复杂的结构、布置的种种机关以及不明所以的神秘现象 , 肯定印象非常深刻 。 当然 , 在这些小说和影视作品中 , 很多都带有夸张和不符合实际的成分 。 在现实中 , 考古者对于发掘墓葬时所遇到的情景 , 的确是有害怕的东西 , 不过对象绝非上面提到的夸张的机关和神秘现象 , 而是像塑料袋、打火机、矿泉水瓶、烟头等现代的物品 。

因为一旦在某个墓葬中发现这些物品 , 表明这些墓葬 , 十有八九已经遭到盗墓者的光顾 。 由于盗墓者都是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进入墓葬之中 , 对墓葬的发掘肯定不会按规范的方式进行 , 而且由于是偷偷摸摸地进行 , 对墓葬的破坏势必会十分严重 , 里面的珍贵文物很多也基本被一抢而空 。 所以 , 考古者如果遇到这样的墓葬 , 有很大的可能会一无所获 , 这就是为什么考古者非常害怕在墓葬中见到现代物品的原因 。

不过 , 为什么很多考古者 , 在描述考古进程中遇到害怕的东西时 , 除了上述物品之外 , 还会提到鸡蛋这种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东西呢?
作为现代人 , 甚至建国前后那个时期的人们来说 , 鸡蛋都可以说是非常普遍和普通的物品了 , 没有谁会想到在土葬时 , 会将鸡蛋用作陪葬品 。 不过 , 在遥远的古代 , 情况就不一样了 。
人类祖先对于动物的驯化 , 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 。 据相关研究表明 , 最先被人类祖先驯化成功的动物是狗 , 时间大约在距今2.5万年之前 。 随后第二个被驯化成功的动物是鸡 , 距今大约为1万年左右 。 后来 , 羊、猪、牛、马这几种动物又先后被驯化成功 , 这六种动物后来被人们称为“六畜” , 在为古代人类提供相应的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其中鸡的驯化来源 , 现在看来以红原鸡而来占据着主流地位 , 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人类提供可供食用的鸡蛋来源 。

不过 , 在古代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限制 , 即使是生产力得到提升的明清时代 ,
人类在饲养鸡的过程中 , 无论是鸡的种类 , 还是饲养规模 , 抑或是鸡蛋的产量和储备量 , 都远远无法与现代社会相比 。 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 , 才可以实现鸡肉和鸡蛋的食用“自由” ,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 , 平时都难以吃到的鸡蛋 , 根本不会放入墓葬中进行陪葬的 。 所以 , 在一些规模较大、陪葬品较为丰富且比较珍贵的王公贵族墓葬中 , 有时才会在陶罐中放入鸡蛋 。

目前 , 考古工作者们已经在诸多墓葬中出土了装有鸡蛋的陶罐 ,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 1993年3月 , 科学家们在发掘河北宣化一座辽代大墓时 , 发现了里面居然有“一桌”丰盛的菜肴 , 其中就含有鸡蛋 。 再比如 , 1974年 , 科学家们在江苏句容对一处2800多年前的西周墓葬进行发掘时 , 在一个“几何印纹硬陶瓿”中 , 发现了满满一罐鸡蛋 , 这也是迄今为止 , 发现的陪葬有鸡蛋的最古老的墓葬 。

按理说 , 在墓葬中发现鸡蛋 , 应该会对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人类的生活方式等 , 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为什么考古学者们对发现鸡蛋后 , 纷纷表示担忧和害怕呢?
对于古代有些墓葬中放置鸡蛋 , 人们很容易找到原因 , 那就是一个原因是墓葬的主人 , 在生前应该非常喜欢吃鸡蛋 , 墓葬主人生前的身份也比较显贵 , 具备经济实力拿一些鸡蛋来陪葬 , 以期望在死后还能再吃到 。 另一个原因就是古人用以检验墓葬的风水 , 墓葬主人生前 , 会选择一块墓地 , 提前挖好 , 并在里面放入几枚鸡蛋 , 还会在旁边撒一些可供小鸡吃的谷物 。 如果过一段时间 , 发现小鸡从鸡蛋中孵化出来了并且还能存活 , 那么表明这块墓葬的风水就比较好 。 然后等墓葬主人去世以后 , 同样也会在墓葬中放入鸡蛋进行陪葬 。 不过 , 真正将一罐子鸡蛋放入墓葬中之后 , 能不能孵化出来 , 就不一定了 。 很多都是鸡蛋与罐子一起 , 长时间在缺少空气和水源的情况下 , 保存完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