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类散怎么样
清代尤在泾《金匮翼》烂喉痧方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收载,为国家基本药物 。
【药物配方组成】青黛、壁钱炭、人指甲、珍珠、冰片、牛黄等 。
【锡类散怎么样】【剂型规格】散剂,每瓶装0.3克 。片剂,每片重0.3克 。
【功能】清热解毒,去腐生肌 。
【作用与功效】单双乳蛾,喉风,白喉,口疮,牙疳等病 。
【用法用量】散剂,外用时,每次将少许药粉吹敷患处,一日2~3次;内服每次0.3~0.6克,一日1~2次 。片剂,含服,每隔1小时含化1~2片,或遵医嘱 。
【禁忌】忌食辛辣腥物 。内服不可过量 。不是因风热、火毒而致的喉痹等症忌用 。
【临床应用】本品主要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白喉、口腔溃疡等 。据报道,锡类散与珠黄散混匀,局部外吹,同时内服中药,治疗小儿溃疡性或疱疹性口腔炎100例,结果2天痊愈95例,其余5例最长者5~6天愈合[江苏中医.1993;14(12):17] 。用锡类散吹敷患处,同时肌注聚肌胞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口炎30例,结果全部治愈[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14(2):14] 。吴氏用锡类散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疱疹性齿龈口炎,疗效满意[浙江实用医学.1997;2(5):25] 。
【药理研究】药理研究表明,锡类散主要有抗溃疡、自身免疫抑制作用 。①抗溃疡:对大鼠、小鼠抗溃疡研究表明,锡类散能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胃液的酸度,减少胃溃疡面积[中成药.1995;17(2):41] 。另报道,锡类散(4克/千克)能有效地抑制动物幽门结扎性和束缚水浸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对胃酸酸度、蛋白酶活性、胃溃疡指数等指标的作用,与西咪替丁(0.24克/千克)相仿,二者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中成药.1992;14(5):27] 。另据报道,128例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患者,经用锡类散治疗4周后,血浆、胃、十二指肠粘膜组织前列腺素Ez(PGE 2) 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HP)转阴率为63.3%,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分布密度降低 。表明锡类散促进溃疡面愈合可能与该药促进胃肠粘膜组织合成PGE,增多而抑制HP的生长、繁殖以及清除有关 。而不是由于抑制胃酸分泌和胃泌素释放所致[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4):216] 。②自身免疫抑制作用:锡类散0.125%浓度时可抑制志贺氏、施氏痢疾杆菌,0.25%时能抑制福氏、宋内氏痢疾杆菌,3%浓度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对消除自身免疫反应有利[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8):485;中成药.1995;17(2):413 。
【临床应用】①五官科疾病:锡类散在五官科多用以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口腔粘膜疾患,单用锡类散外搽即可取得疗效,配合中药内服效果更好(河北中医.1991;13(1):32] 。②妇科疾病:霉菌性阴道炎:外阴感染溃疡流水者洗净患处,用锡类散外搽,配合清热解毒药内服,取得较好疗效[江苏中医杂志.1983;4(6):30] 。外阴瘙痒症:选用1%新洁尔灭液擦洗患部,用锡类散1支搽外阴及阴道,每日2次 。共观察52例,结果全部治愈(浙江中医杂志.1990;25(6):250] 。宫颈糜烂:用锡类散治疗宫颈糜烂132例,痊愈率91.67%,疗效优于宫颈电烙术,与微波及红外线凝结法相似[苏州医学院学报.1995;
15(2):344] 。高氏外用锡类散治疗慢性宫颈炎41例,总有效率为95.1%[江苏中医.1993;14(10):9] 。③皮肤科疾病:应用锡类散治疗小儿红臀100例,结果均治愈,疗效优于2%鞣酸软膏对照组[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6):23] 。用锡类散外涂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34例,与SD-Ag霜比较,P<0.01[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6;12(2):144] 。④肛肠科疾病:肛裂:将锡类散少许(约I/5瓶)倒于软纸上,敷于裂口处,稍稍压迫即可,一般使用2~3天即可获效[云南中医杂志.1984;5(6):24] 。放射性直肠炎:用锡类散治疗放射性直肠炎106例,每天高位保留灌肠1次,7~10天为一疗程,结果治愈66例,好转29例,未愈11例[江西中医药.1987;18(1):28] 。⑤内科疾病:食道炎:以氢氧化铝凝胶30毫升加人锡类散1支均匀混合,嘱患者每天临睡前平卧后口服,连用2周,共治疗30例食道炎,结果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且无副作用[江苏中医杂志.1986;7(1):5] 。慢性胃炎:锡类散(减冰片加白及粉1克)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34例,每次冲服1小袋,每日3次,2~3个月为一疗程 。结果经本方治疗后,镜下糜烂性病变治愈率为79.4%[山东医药.1990;30(11):17] 。单用锡类散口服,治疗疣状胃炎,每次0.3克,每日3次,6周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7.3%,胃粘膜病检炎症程度减轻88%[泸州医学院学报.1994;17(1):53] 。十二指肠炎:锡类散内服治疗十二指肠炎35例,2周后复查,治愈1例,好转14例[中医药学报.1991;(4):26]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上用锡类散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药物配合应用 。合用西药效果较好 。单用锡类散口服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共70例,结果显效53例(显效率为75.56%),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1.43%),无效6例(无效率为8.56%)[安徽医学.1986;7(5):34;江苏中医.1992; 23(6) :57]。局部涂洒PVP-1锡类散涂剂,每次8~10毫升,同时每晚服甲氰咪胍0.4克,共6个月,治疗消化性溃疡37例,结果全部治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3):182] 。将锡类散局部喷涂于溃疡面,同时睡前服雷尼替丁150毫克,治疗消化性溃疡20例,结果溃疡愈合16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3):177] 。胃舒平每次4片,痢特灵每次0.1克,每日3次,锡类散0.48克,每晚睡前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46例,45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后,结果治愈38例(82.60%),好转6例(13.04%),无效2例(4.36%)[河北医药.1991;13(4):239] 。细菌性痢疾:将锡类散调入黄芩、黄连煎剂中,保留灌肠治疗细菌性痢疾60例,7天为一疗程,总有效率为95%[陕西中医.1991;22(8):352] 。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单独应用锡类散每晚保留灌肠1次,治疗慢性结肠炎62例,结果痊愈46例[山西中医.1987;3(4):31] 。锡类散配合西药普鲁卡因、庆大霉素、氟美松每晚保留灌肠1次治疗慢性结肠炎,观察100例,其中治愈88例,显效12例,全部获效[河北医学院学报.1990;11(4):219] 。用锡类散、灭滴灵、普鲁卡因等药,每晚保留灌肠1次,治疗慢性结肠炎52例,15天为一疗程,结果痊愈17例,好转31例,无效4例[河北中医.1993;15(2):16] 。有人研究了锡类散对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PC含量的影响,表明锡类散可使患者便潜血减少,且随病情的减轻,治疗效果更明显 。同时,锡类散可升高患者血浆蛋白的含量 。各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蛋白活性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锦州医学院学报.1997;18(4):51] 。激素加锡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3例,对患者给予氢化可的松200毫克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中,每日一次静滴,急性期过后口服强的松60毫克/日,分3次服,据病情逐渐减量,同时并用锡类散1克加温开水100毫升,每日一次保留灌肠,3周为一疗程,结果症状均有好转,溃疡全部愈合者占55%[中华消化杂志.1995;15(5):310] 。锡类散0.6~1.2克,珠黄散0.3~0.6克,加人生理盐水100毫升中,对3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保留灌肠,每晚1次,15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1~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0.6%,无1例发生副作用[中医药研究.1994;(2):17] 。锡类散0.6克,云南白药0.5克,加人0.15%黄连素液150毫升中充分混匀,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6例,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结果,所有患者均近期治愈或有效[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2):720] 。此外,单用锡类散或锡类散加云南白药等合剂进行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0多例,疗效满意[中成药.1996;18(9):51;山西中医.1993;9(3):23;山西中医.1993;9(1):28;江苏中医.1992;13(11):19] 。⑥儿科疾病:鲜生姜片2片,锡类散0.3克拌粘,外贴大陵和内关穴,6小时一换,治疗婴幼儿吐泻72例,总有效率95.8%[浙江中医杂志.1996;31(1):18] 。
【生产厂家】天津第五制药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