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芯片背后的手机市场新棋盘
文|施然
一个头部手机公司在自家的产品上用自研芯片 , 这意味着在由“大”向“强”的道路上 , 它可能是关键的一步 。
一颗小小的芯片 , 是人类科技智慧的结晶 , 它牵动着下游万千终端设备的性能、算力与体验 。 正因它太重要 , 国内头部科技公司近些年来在该领域均有过布局 。
2021年前 , 国产手机行业中 , 除华为海思 , 其他头部手机厂商均无芯片自研实力 , 也没有布局这一赛道的意愿和战略 , 手机产业是一个全球分工高度细化的行业 , 高通等芯片厂商的供给换代足够快也足够用 。
2021年以来 , 手机厂商中掀起了造芯热潮 , 小米重拾“澎湃”、vivo拿出V1的影像ISP芯片 , OPPO也在年底推出了首款自研影像专用NPU马里亚纳 MariSilicon X 。 造芯之战的意义 , 不仅是要差异化竞争、向高端品牌突围 , 更是决定了一家终端企业是要做原地踏步的零部件“组装厂” , 还是要做拥有核心技术实力的硬科技企业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拿下这一城意义重大 。 2月24日 , OPPO在春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OPPO Find X5系列影像旗舰手机 , 首次搭载了马里亚纳X 。 这意味着 , 这款刚发布两个月的自研芯片已实现商用 , 并在OPPO高端旗舰系列Find上正式登场 。
值得注意的是 , 此次发布的Find X5系列不仅包括常规的普通版与Pro版两个版本 , 也包含了首次搭载联发科4nm制程旗舰芯片天玑9000的Find X5 Pro天玑版 。 在华为海思淡出舞台后 , 高通基本统治了安卓系的高端手机 , 而此次OPPO搭载联发科的芯片意味着现有格局有可能出现松动 。
OPPO Find X5系列是OPPO首次尝试一机双芯的配置 , 也就是不仅搭载一颗高通或联发科的主芯片 , 同时还有一颗专用于影像的NPU马里亚纳X 。 随着头部终端厂商接连加入芯片设计战局 , 自研芯片与主芯片将共同构成手机核心运算的左右大脑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手机行业的故事写到此处 , 留下了一个伏笔 。 一机双芯是一个突破 , 但还不是终点 , 无论是影像专用NPU还是影像ISP芯片 , 都不是手机厂商造芯真正的意图 。 如何能够步步突围、建立起全套的核心技术自研体系、打造高端品牌 , 这将是一道艰巨的关卡 。 OPPO用自研芯片 , 只是漫长征途中的开头几步 。
从无到有
OPPO的造芯计划 , 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 。 自成立OPPO研究院起 , OPPO就有意向基础研究领域深耕 , 此后OPPO将芯片、软件工程、云服务三大核心技术项目分别命名为“马里亚纳计划”“潘塔纳尔计划”以及“亚马逊计划” 。
其中芯片项目是重中之重 , 这一项目的命名来自于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 在发布马里亚纳X时 , OPPO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明永说 , “2019年 , 我们说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勇气 , 勇于踏入研发深水区 。 历时三年 , 现在我可以说 , 我们踏入深水区的第一步就是这颗芯片 。 ”
公开信息显示 , OPPO芯片团队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的硕博员工占比近八成 , 5年以上芯片行业经验的工程师占比近八成 。 团队此前一直在大规模招聘 , 去年底曾针对芯片验证领域招聘相对经验较少的工程师 , 并提供2-3个月的脱产培训 。 一位头部AI芯片厂商工程师感慨 , 这反映的是国内芯片设计行业的人才相当短缺 , 决意造芯的OPPO已经开始考虑自费培养 。 有OPPO内部人士透露 , OPPO芯片团队规模达数千人 。
除了自行招聘研发 , OPPO也在通过加速扩大投资版图 , 获得更丰富的能力 。 据第三方数据机构IT桔子显示 , 2021年OPPO的投资项目数量达到14起 , 其中芯片已成为重点投资领域 。 近几年OPPO已投资仟目激光、灵明光子、杰开科技等10家芯片公司 , 被投企业主要从事智能终端的电子零部件芯片设计和制造 。
从2019年组建芯片团队算起 , 到2022年初马里亚纳X落地 , OPPO在3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自研芯片从设计、研发、流片、量产到商用的全过程 , 实现了0到1的跨越 。 OPPO提供的数据显示 , 这块马里亚纳X是影像专用NPU , 主要以AI计算方式提升影像体验 , 它采用了台积电6nm制程 , 每秒可以进行18万亿次的AI计算 , 相当于一块骁龙8系主芯片的算力 。
“我们现在拍照 , 拍下夜景后还要等待几秒 , 这是算力不足 , 而把夜景处理得太亮 , 又是过度计算的结果 。 ”刘作虎说 , 恰到好处的影像效果 , 是在算力充足的情况下提供适当的算法 , 让明暗自然、细节丰富 。
虽然马里亚纳计划已有了初步的成果 , 但终端厂商与传统的芯片公司相比 , 积累有限 , 要想拥有成熟的主芯片研发能力 , 还需要漫长的过程 。 在这颗小小的芯片之上 , 是OPPO试图通过先解决一个关键问题 , 积累一些关键能力 , 从而不断迭代、最终成为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科技公司的决心 。
高端之战的重要抓手
如果说智能手机产业发展的上一个十年 , 手机厂商还能够依靠中国强大且完备的供应链走量生存 , 那么到了新的历史周期 , 由低向高走已是必然的选择 。
过去几年 , 面对一个增长见顶、创新乏力的市场 , 许多人都会感慨手机越来越没有惊喜了 。 但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在Find X5系列发布会上表示 , “不是没有创新 , 而是创新变得困难了 。 手机领域依然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 , 比如计算摄影、产品的无缝互联 , 都是技术深水区甚至无人区 。 ”
他认为 , 唯一的路径是技术自研 , 并且是深入到通信、芯片、材料底层的深度自研 。
树立核心竞争力、打造高端品牌 , 已是所有国产手机厂商当前阶段最重要的目标 , 甚至可以说 , 这将直接决定一家公司是能继续占领鳌头 , 还是逐渐黯淡、退出镁光灯下 。
此次发布的搭载马里亚纳X的Find X5系列也背负着这一历史使命 。 OPPO芯片产品高级总监姜波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曾坦言 , 定下6nm制程的目标很艰难 , 因为它代表了先进制程与成熟制程的分水岭 , 如果是12nm团队将会轻松很多 。
文章图片
要知道 , 在芯片产业链上 , 中国的短板不仅是先进制程芯片的制造能力 , 在设计环节也相对薄弱 。 拥有主芯片设计能力的厂商仅有华为海思、联发科与紫光展锐 , 且后二者主要生产中低端芯片 , 具备6nm及以下的芯片设计并量产能力的厂商屈指可数 。
但问题是 , 如果这款芯片做出来的效果无法向业内标杆iPhone看齐 , 将没有任何意义 , 只是“自嗨” 。 为了拿下高端品牌的入场券 , 姜波和他的团队最终选择了6nm制程 。
手机厂商的高端战役从2020年底开始打响 , 业内对此的共识是 , 直到目前仍没有分出明确的高下 , 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上 , 仍是苹果一枝独秀 。 因为高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 不是参数的堆叠或营销的轰炸 , 它需要极大的研发投入、极强的耐性 。
在2019年的OPPO未来科技大会上 , 创始人陈明永曾宣布要在三年内投入500亿研发预算 , 用于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 以及构建底层硬件核心技术与软件工程和系统能力 。 一位接近OPPO人士透露 , 三年过去 , 预算早已花完 , 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即被用在了造芯上 , 马里亚纳X只是初步成果 。
在内部 , OPPO提出要“夯实研发基础 , 打造工程师乐园” 。 此次发布的Find X5系列与武汉大学、湖南大学都建立了合作 , 目前OPPO已在产学研领域与40多所国际院校达成合作 , 并且重新调整了研发架构 , 形成了“工程+研究+基础”的组织架构 , 研发团队总人数过万 。
在研发上的重资投入已显露出回报 。 公开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底 , OPPO全球专利申请量超过7.5万件 , 全球专利授权量超过3.4万件 ,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所有专利申请的90% , 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四年位居中国企业前三位 , PCT国际专利申请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申请人榜单前十 , 中国企业第二 。
文章图片
数年的积淀下来 , OPPO已初步具备了叩响高端大门的实力 。 一位国内头部手机厂商高管曾介绍 , 衡量一款产品高端是否做成的重要指标 , 是用户中有多少来自苹果与华为 。
第三方研究机构BCI数据显示 , 从OPPO去年12月底发布的首款折叠屏手机OPPO Find N来看 , 在去年12月发布后仅销售了9天 , 销量已占据当月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的25% 。 尤其重要的是 , 在购机用户中 , 四成来自苹果 。
在过去18年创业史中 , OPPO曾经有过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2008年 , OPPO推出了第一款手机——笑脸手机 , 从过去擅长但江河日下的DVD赛道跨入手机行业;二是在2014年手机市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迭代过程中 , OPPO自研的VOOC闪充技术让“充电五分钟 , 通话两小时”这句广告语流行一时 , 为OPPO在智能机时代打开了局面 。
【手机|自研芯片背后的手机市场新棋盘】眼下 , OPPO已经来到了第三个 ,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从手机品牌转变为科技品牌、从中端品牌到中高端品牌 。 这家数度穿越历史周期的企业又一次站在变革的门前 , 穿过去 , 它就有机会成为一家真正拥有自己肌肉的科技企业 。
推荐阅读
- 手机|realme GT Neo3曝光:主摄支持OIS光学防抖
- 全年|工信部: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142.5万个 手机终端连接数达5.2亿户
- 耳机|2021年芯片原厂竞争激烈,2022市场瓜分大战持续上演
- 卷轴|TCL 推出两款概念手机:折叠屏 + 卷轴屏合二为一
- 手机|学智能手机 防手机诈骗
- 手机|TCL新品亮相MWC:折叠屏+卷轴屏合二为一
- 微博|天玑 8100 芯片将至?联发科官宣:天玑新品明天见
- 硬件|工信部:汽车芯片供应短缺情况已在逐步缓解
- 通信业|工信部: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142.5万个 手机终端连接数达5.2亿户
- MediaTek|联发科明日发布全新天玑8000系列芯片 或成高通骁龙888最强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