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自己就能测核酸!“成都造”核酸检测仪刷屏背后 , 你不知道的还有这些
这两天 , 一则关于“核酸以后在家自己就能做”的消息 , 在朋友圈刷屏 。
27日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表示 , 华西医院引进的专家──胡文闯教授所带领的团队 , 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 , 现已研发出一款便携式、快捷的核酸检测试剂仪器 , 它能够使市民自己在家就可以进行核酸检测 , 最快40分钟可出结果 , 预计2022年上半年面世 。
消息一出 , 话题就先后冲上了微博同城和全国热搜 。
值得关注的是 , 这款产品是土生土长的“成都造” , “是成都研发、成都制造 , 成都第一向全国公布” 。
长啥样?
原理类似早孕试纸 , 40分钟内出结果
新型核酸检测试剂长啥样?
“它就像一个打火机一样大小 , 检测后40分钟之内就能够出结果 , 非常便捷 。 ”李为民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有了它 , 今后 , 我们就不用到社区或医院去排长队 , 在出现呼吸道症状或者有疑似密接等情况时 , 可以自己在家里先查一查 , 如果结果是阳性 , 这时再到医院或社区做进一步筛查、证实 。 这样不仅能使广大老百姓更方便、快捷地做核酸检测 , 同时更有利于被感染者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 原理类似于市场上现有的早孕试纸 , 普通人在家就可以轻松掌握 。
李为民说 , 从立项到进入临床试验 , 新型核酸检测试剂大概经历了8个月时间 。 经过临床试验后 , 正在向国家药监局进行申报 。 国家批准后 , 便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 预计将于2022年上半年正式面市 。
关于价格 , 李为民告诉采访人员 , 这种新型核酸检测试剂仪器是一次性的 , “费用不高” , 但具体的费用标准还要进一步经过国家审批 。 “总的来讲 , 是每一个老百姓都能用得起的产品 , 因为这是一个我们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产品” , 他向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强调 , “这是成都研发、成都制造 , 成都第一向全国公布” , 是实实在在的“成都造” 。
李为民表示 ,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 , 新型核酸检测试剂的推出 , 将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 也减少老百姓排队的时间 。 更重要的是 , 让大家有了更强的防范意识 , 筛查病例、发现病例的时间也将进一步提前 。
走红背后:
“成都这片沃土非常适合生命科技类企业成长”
采访人员从四川大学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官网获悉 , 胡文闯教授曾任职原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 , 并于2017年获聘该校终身教授 , 主要从事微纳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纳米材料、分子诊断技术与系统、微流控及POCT(现场即时检测)等领域研究工作 。 2021年 , 胡文闯以新引进人才入职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 并开展医工结合相关方向的研究 。
官网截图
天眼查信息显示 , 胡文闯教授同时身为成都万众壹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 该公司于2017年3月落户成都高新区 , 主要从事系列基因检测产品的研发 。 以核酸检测为主的分子诊断和POCT , 是胡文闯团队一直以来关注的领域 。 他曾在公开采访中表示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 在医院资源有限、无法满足井喷式检测需求的情境下 , POCT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我国在2019年就开始以国家战略推动医疗改革 , 如分级诊疗的推行、医疗资源向基层的倾斜以及传染性疾病防控相关政策的出台等 , 这对POCT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同时 , 快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医疗也带动着POCT发展 。
文章图片
胡文闯及其团队成员 图片来源:动脉网
去年年中 , 胡文闯在天府生命科技园访谈中透露 , 2020年11月底美国Lucira公司推出首款家用新冠核酸检测器后 , 其团队就加快了自研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一体式核酸检测器的研发进程 。 这款打火机大小的产品不需要仪器和专业人员 , 即可实现现场实时的病毒检测 , 适用于医院门诊、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其他公共场所 , 甚至可满足居家快速核酸筛查 。 相比美国同类产品 , 该产品已达到更高的准确性和更低的成本 , 且属于国内首创 。
如今 , 这款产品即将走进现实 。
彼时 , 当被问到为何选择在成都创立公司 , 胡文闯表示 , 成都这片沃土非常适合生命科技类企业成长 。
他给出的关键词 , 是产业、资源和人才——在产业方面 , 他表示 , 成都的半导体产业在政府的扶持和规划下崛起势头迅猛 , 它作为成都的支柱型产业 , 对以半导体技术为核心的企业将起到优势支撑作用 。
从资源来看 , 成都有着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实力雄厚的大三甲医院 , 坐拥丰富的医疗资源和临床病例资源 , 为企业产品的临床试验提供了温床 。
从人才来看 , 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高水平大学坐落在这里 , 可为科技创新企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
建圈强链:
成都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崛起
已成为中国生物医药版图重要一极
POCT作为IVD(体外诊断)市场的黄金子领域 , 近几年因市场空间大、增量快一直备受追捧 , 是最受关注的体外诊断细分方向之一 。 从垂直领域来看 , 在微流控POCT领域的创业企业中 , 成都也不乏佼佼者 。
前不久 , 成都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有一款国内首创的产品取得注册证——“DISKFLU碟式微流控免疫联检诊断平台” , 只需在光盘大小的碟式微流控芯片上加一次样本 , 就可以在15分钟内自动完成最多9个项目的精准定量检测 。
微康生物研发的DISKFLU碟式微流控免疫联检诊断芯片
该产品主打心内科、急诊科、胸痛中心、ICU等临床科室等临床POCT市场 , 和“在家就能做核酸检测”的新型核酸检测试剂仪器一样 , 有了这个诊断平台 , 以往需要在大医院才能检测的项目 , 以后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即可完成精准诊断 , 结果与大医院互认 , 患者少跑路少排队 , 同时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 推进分级诊疗进一步实现 。
从企业到产业 , 成都正在大力发展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发展 , 推动其实现产业化 , 创新药也被纳入成都正大力实施的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中 。
产业聚集对企业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微康生物创始人唐勇看来 , “多家药企集聚在同一地区 , 可以吸引供应商落户并针对这一地区准备更充足的货品 , 降低供应链成本 。 ”
目前 , 该领域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 。 以由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合作共建的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为例 , 该中心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和未来医学 , 目前已导入华西医学大数据中心等37个高水平研发项目 , 12个川大教授转化项目 , 世界500强阿斯利康中国西部总部等16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吸引2名院士级人才 , 8名国家级人才 , 实际入驻技术性人才近2000名 。
从资本市场来看 , 近年来 , 成都生物医药领域企业上市阵营也在持续扩容 。 2月15日晚 , 成都高新区企业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获通过 , 系近两年来成都第8家在A股获批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 。 在资本市场“成都军团”的版图中 , 生物医药企业总数达12家 , 占比超11% 。
频繁IPO的背后 , 近年来 , 成都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崛起 , 已经成为中国生物医药版图的重要一极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彭祥萍
【检测|在家自己就能测核酸!“成都造”核酸检测仪刷屏背后,你不知道的还有这些】编辑 陈怡西
推荐阅读
- 病原|予果生物“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入选2021“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
- 视觉|特控 | 聚焦机器视觉,工控机助力软包装印刷品表面缺陷检测
- 胡文|在家就能测的核酸检测仪即将面市!
- 胡文|我国研发“在家就能做”的核酸检测仪:仅打火机大小,40分钟出结果
- 仪器|在家就能做的核酸检测仪即将面市:仅打火机大小
- IT|在家就能测的核酸检测仪即将面市 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带来好消息
- 仪器|好消息!居家可用的核酸检测仪即将面市 仅打火机大小
- Gamer|G胖:大多谈元宇宙的人自己都不清楚这是啥
- 猎鹰号|香港“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投入使用 日检测最高可达8万管
- 脚本|iPhone 上想拥有一个锁屏天气?不妨用上快捷指令和 Scriptable 自己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