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树|苏州有座古寺因泉得名,周围却种满杨梅树,可能已有1000多年历史

提起苏州,大家首先肯定会想到园林,然后便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感叹。其实作为有着将近2500年历史的地方,又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它也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而“自古流行”的佛教文化,自然也在这里“根深蒂固”并且延续至今。因此我来苏州游玩时,在一些景区或者同样山清水秀的地方,经常能看到有外观古朴的寺庙“驻扎”着。
杨梅树|苏州有座古寺因泉得名,周围却种满杨梅树,可能已有1000多年历史
文章插图


前几年高新区通安镇的树山村突然“声名鹊起”,于是我也自然前往“打卡”,除了最有代表性的梨花节,漫山的杨梅树更是让我流下“数吨”口水(请脑补望梅止渴的画面)。而在茂密的杨梅林中,就隐藏着一座它因“云泉二泓,自石泻纳小池,又暗泉一股纳望湖池”而得名的“云泉寺(庵)”,它可能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
杨梅树|苏州有座古寺因泉得名,周围却种满杨梅树,可能已有1000多年历史
文章插图


为什么要说“可能”呢?因为我翻遍“四书五经”以及网络,都只能找到“宋朝年间由珍护禅师入大石山掌建”的说法,至于这位珍护禅师的资料也是极少(个人猜测应该是女的,因云泉寺本为云泉庵),宋朝(960年—1279年)存在了300多年,所以对这座古寺的年纪只能猜出个大概。
杨梅树|苏州有座古寺因泉得名,周围却种满杨梅树,可能已有1000多年历史
文章插图


航拍视角下,寺庙的整体布局一目了然,面积不算太大。我来的时候是免费的,听说现在需要买门票,价格倒不贵——5元。应该是为了限制游客流量,好像这里的香火一直就挺旺盛,毕竟是苏州阳山地区十大寺院之一。
杨梅树|苏州有座古寺因泉得名,周围却种满杨梅树,可能已有1000多年历史
文章插图


和我们平时所见的许多古寺古庙一样,这座云泉寺也是历经磨难,在清代,太平军将寺庵焚之一炬。到民国年间再次重建,后又遭日军荼毒。抗战胜利后,当地百姓自发构架重修。现在的“云泉寺”则是2009年重新修缮过的。
杨梅树|苏州有座古寺因泉得名,周围却种满杨梅树,可能已有1000多年历史
文章插图


一个人在古寺里闲逛,顺便翻翻手机,原来曾经有不少文人墨客为它留下过诗篇,比如明代郑善夫的《云泉庵》:“幽寺住云泉,湖光远接连。寺钟山色里,林语鸟身边。盘曲松垂地,崔嵬石倚天。中原尚多垒,此地合栖禅。”
清代凌寿祺的《云泉庵》:“一罅龙涎渍,涓涓不少停。精庐高架壁,峭石大开屏。笋作东坡馔,茶翻陆羽经。阳山此最好,浓似佛头青。”
清代唐璃的《云泉庵大石》:“云泉奇胜处,大石最知名。风磴廻青溪,霞标拟赤城。平湖光似镜,幽籁响如笙。到此浑忘返,尘缘顿觉轻。”
字里行间,都透着对这座古寺和周边环境的赞美。
杨梅树|苏州有座古寺因泉得名,周围却种满杨梅树,可能已有1000多年历史
文章插图


经介绍得知,云泉寺可分为“一区,一园,一社”三大功能区域,即中央礼佛区,文化墨香园和大石联社,并以廊为各个区脉,将各区域有机串联起来。中央礼佛区位于云泉寺的中轴线上,包含生态菩提广场,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殿,云泉池,和藏经楼这六个功能景点。大石联社在大殿两侧,用来研究,[大石联句]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相容外延。石坞墨香园是书法文化聚集之地,主要由书缘舫,画韵轩,翰墨阁,醉墨楼,方丈院等构成。
杨梅树|苏州有座古寺因泉得名,周围却种满杨梅树,可能已有1000多年历史
文章插图
杨梅树|苏州有座古寺因泉得名,周围却种满杨梅树,可能已有1000多年历史
文章插图


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当地人才知道,寺内的“大石胜境”石坊原本是在山门外东侧的,不知是出于保护还是为了保护,相关部门在规划时把它迁到这里,如果不是被人提起,相信很多人会以为只是现代新做的仿古石门吧。
杨梅树|苏州有座古寺因泉得名,周围却种满杨梅树,可能已有1000多年历史
文章插图


隐秘的“生态禅院”,处于云泉寺最偏僻的角落,轻轻敲门,并无人应。而旁边小竹林里,似乎还有人曾在此露天打坐,大概是为了更好的吸收天地之灵气吧。
杨梅树|苏州有座古寺因泉得名,周围却种满杨梅树,可能已有1000多年历史
文章插图

杨梅树|苏州有座古寺因泉得名,周围却种满杨梅树,可能已有1000多年历史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