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李月宝的说法 , 侦查员认为李月宝与张桂莲的关系不浅 , 要求他继续配合调查 。 但目前并无任何证据证明他有犯罪嫌疑 , 侦查员打算继续对他重点观察 。 此时 , 另一面前往通讯公司调查的侦查员传来消息 , 张桂莲发给李月宝和舅舅、婶婶的短信 , 来自于杭州 。 这条线索的出现 , 牵动着警方的调查方向 , 一旦确定发出短信的具体位置 , 甚至找到使用手机发短信的人 , 此案将会取得重大突破 。
侦查员为了弄清事实真相 , 先后两次不辞辛苦地赶赴杭州 , 在杭州多个可疑地区进行走访 , 并联系上当地的公安局协助调查 。 最终 , 利用高科技手段 , 侦查员通过细致的走访调查 , 确定了发送神秘短信的人是住在奉贤头桥地区的陈某夫妇 。
当侦查员找到陈某夫妇后 , 对方一脸茫然 , 连忙叫屈 , 称自己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名堂 。 他们之所以到杭州去发送了两条短信 , 是因为一个名为黄平的老乡找到他们 , 不仅给了路费 , 还给了报酬 , 让他们帮忙到杭州发短信 。 夫妻二人觉得此事不仅有钱赚 , 而且可以借此免费到杭州游玩 , 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
侦查员根据经验判断 , 陈某夫妻所说基本属实 , 不像是撒谎 , 便立即赶往黄平家中去寻找黄平 。 2月4日 , 侦查员赶到奉贤头桥镇传唤黄平到专案组 。 面对侦查员的审讯 , 黄平起初始终不愿意开口 , 在经过警方开导后 , 黄平卸下了心理负担 , 直接向警方交代了实情 , “是李月宝让我这么做的 。 ”
听到黄平的交代 , 侦查员立即向他确认 , 他口中所说的“李月宝” , 是不是奉贤区有几家工厂的那个大老板?黄平给予了肯定的答案 。 侦查员此前在调查案件过程中 , 曾多次与李月宝接触 , 对他一直都保持高度注意 , 只不过始终没有证据指向他 , 才没有将他列为嫌疑人 。 此刻 , 黄平的口供直指李月宝 , 侦查员决定将李月宝列为重点调查对象 。
另一边 , 负责外围调查的侦查员传来消息 , 在张桂莲的暂住地找到一本日记 , 在日记本上发现 , 张桂莲在2006年12月13日的日记中写道:“分手吧 , 找倒贴的 , 找年轻的 , 总算可以了吧 , 李月宝滚!”
再次得到与李月宝有关的线索 , 李月宝的嫌疑陡然上升 。 而且 , 写下这段日记的时间也十分特殊 , 是在张桂莲失踪的前一天 。 显然 , 张桂莲在失踪前 , 曾与李月宝发生过矛盾 , 甚至已经闹起了分手 。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 , 侦查员立即向分局提出抓人的申请 , 得到批准后 , 在2月4日晚上 , 连夜将李月宝带回了专案组进行审讯 。
李月宝面对警方的审讯时 , 仍然试图误导警方 , 但侦查员此时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证据 , 李月宝无从抵赖 , 只好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 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 张桂莲是一名农妇 , 李月宝是一位工厂老板 , 两人的生活轨迹并无交集 。
2002年 , 张桂莲因为不愿意继续在农村务农 , 决定外出务工 , 她初至上海时 , 在奉城镇一家饭店找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 。 李月宝平时接待客人 , 也会经常到这家饭店用餐 , 一来二去 , 李月宝与张桂莲逐渐熟悉起来 , 在李月宝的追求下 , 张桂莲与李月宝很快发展成情人关系 。
2003年10月 , 张桂莲向李月宝表示 , 自己想在镇上买一套门市房 , 价格为34000元 , 但是手里没有那么多钱 。 李月宝当时与张桂莲的关系很好 , 认为这点钱不算什么 , 便拿出三万元给了张桂莲 , 张桂莲拿出自己的4000元积蓄填上 , 成功购买了一套门市房 。 后来 , 张桂莲又以装修缺钱为由 , 向李月宝要了几万元装修款对门市房进行了装修 。
2004年10月 , 李月宝又在奉城镇买了一套楼房送给了张桂莲 。 从李月宝的表现来看 , 他与张桂莲的关系虽然不正当 , 但他对张桂莲的感情却是真的 , 至少在经济方面从不吝啬 。 2005年 , 李月宝在做体检时发现自己的肝脏有问题 , 为了休养身体 , 李月宝打算在张桂莲的老家县城里再买一套房 , 方便他每次下乡时居住 。 张桂莲对此并未反对 , 李月宝花费18万元购买了一处房产 , 房产证的名字写的是张桂莲的名字 。
在李月宝的帮助下 , 张桂莲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 2006年9月 , 她希望自己的儿子未来也过上优质的生活 , 向李月宝提出让自己儿子到上海读书的想法 。 李月宝闻言并未反对 , 反而对此大力支持 。 为了让张桂莲的儿子方便读书 , 他专门拿出25万元在奉城镇灯民小区买了一处住宅 , 给张桂莲居住 。 李月宝不仅对张桂莲的儿子不错 , 甚至还打算让张桂莲全家都到上海来生活 , 他在德加旺轻纺市场租了两个门面 , 供张桂莲一家人未来到上海谋生之用 。
推荐阅读
- 2001年上海男子,杀妻后将其浇筑家中地板19年,破案时丈夫已死亡
- 59岁独居老人猝死家中,尸体2年后才被发现,无一个子女察觉
- 门口等餐时孩子磕伤头,家长提到“一摊水”
- 甘肃72岁老人流浪上海街头,一手好字引全网围观,他到底经历了啥
- 杭州:健身教练找女学员借钱,却不料闹得不可开交,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