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包公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
【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 ci be obtusifolia Benth.的干燥藤茎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广东等省 。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干燥 。
【历史沿革】明代有酒浸法(《普济方》) 。现行有蒸法(《中国药典》1977年版) 。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中国药典》1977年版) 。
切制
1.洗净,润透,切片,蒸至透心,晒干(《中国药典》1977年版) 。
2.洗净,润透,切厚片,蒸2小时,干燥(《规范》) 。
【成品性状】丁公藤:为不规则厚片 。黄褐色或淡黄褐色 。木部宽广,有不规则花纹(异型维管束)及多数小孔,中心有髓,有的不明显 。周边灰黄色、灰褐色或浅棕褐色 。质坚硬 。无臭,味淡 。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小毒 。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
【用法与用量】3~6g 。外用:浸酒外擦 。
【丁公藤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处方应付】处方写丁公藤付丁公藤 。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 。
【化学成分】含十六碳酸、3-谷甾醇、绿原酸、东莨菪素、胡萝卜甙、东莨菪素-7-葡萄糖甙及1个水溶性生物碱丁公藤丙素 。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