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吊藤(《别录》),钩藤钩子(《药证》),钩钩藤(《滇南》) 。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rhynchophylla(Miq.) Jacks.、大叶钩藤Uncaria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 il.、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Oliv.) Hav l.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 sess il fructus 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广西、广东、湖南、四川、江西、浙江等省区 。秋、冬二季采收,去叶,切段,干燥 。
【历史沿革】宋代有判(《圣惠方》),刮皮法(《总病论》) 。明代有捶碎或为末(《品汇》),炙法(《瑶函》)等 。清代有去梗,用嫩钩(《钩元》),微焙炒法(《治全》) 。现行有切段(《规范》),蒸制法(《汇典》)等 。
【炮制方法】净制拣去杂质,去老梗,洗净,晒干(《中国药典》1963年版) 。
切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未切者,用水淋洗,润软,切段,干燥(《规范》) 。
炮制蒸制:取钩藤蒸1~2小时,晒干(《汇典》) 。
【成品性状】钩藤:为不规则的小段 。茎节上有一对或单个向下弯曲的钩,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切面黄棕色,髓黄白色或中空 。无臭,味淡 。
【性味与归经】甘,凉 。归肝、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平肝,熄风定惊 。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 。
【用法与用量】3~12g;不宜久煎 。或入散剂 。
【处方应付】处方写钩藤吊藤、钩藤钩子、钩钩藤付钩藤 。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 。
【化学成分】主含钩藤碱,异钩藤碱,赛鸡纳碱,异赛鸡纳碱,毛帽柱木碱,去氢毛帽柱木碱,兜花木碱,二氢兜花木碱 。前二者为降血压有效成分 。另含钩藤芬碱,卡丹宾碱等 。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
【钩藤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