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大数据杀熟”要成为历史了吗?

“大数据杀熟”要成为历史了吗?
中国目前面对数据安全与自由的矛盾 , 正在找到一种自己的管理模式 。
文|王仲昀
现代社会 , 看不见摸不着的“算法”让人又爱又恨 。 它使生活更便利 , 同时也监控着人们的一举一动 。
那些每天高强度“网上冲浪”的消费者 , 谁还没有被大数据“杀熟”过呢?曾几何时 , 每天埋头为自家“爱豆”刷量控评的“数据女工” , 昼夜奋战在各个互联网平台 。
现在 , 这些或许就要成为历史 。 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 3月1日起正式施行 。 “大数据杀熟”、饭圈“刷榜控评”、外卖小哥权益无法保障……这些是当下最常见的“算法”困境 , 也是此次《规定》重点关注的问题 。
近九成受访者遭遇“大数据杀熟”
对广大网友而言 , “大数据杀熟”实在不是新鲜事 。 但在司法领域 , “大数据杀熟”相关案件起步没多久 。 去年7月 , “大数据杀熟第一案”在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审理宣判 。 原告胡女士 , 诉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侵权纠纷 。
之后 , 胡女士以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采集其个人非必要信息 , 进行“大数据杀熟”等为由诉至柯桥区法院 , 提出退一赔三等多项请求 , 法院支持其请求 。
最终 , 当地法院判决被告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赔偿原告胡女士投诉后携程未完全赔付的差价243.37元及订房差价1511.37元的三倍支付赔偿金共计4777.48元 , 且被告应在其运营的携程旅行APP中为原告增加不同意其现有“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仍可继续使用的选项 。
数据|“大数据杀熟”要成为历史了吗?
文章图片

今天(3月1日) , 北京市消协发布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 。 结果显示 , 八成多(86.91%)受访者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 其中网络购物“杀熟”问题最多 , 其次是在线旅游、外卖和网约车 。
对此 , 《规定》提出 , 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 , 应当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 , 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 , 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 。
算法衍生饭圈“刷榜控评”
“互联网上还能有比数据更直观表现爱豆人气的吗?”这句话曾被很多饭圈粉丝奉为“信条” 。
当自己的爱豆有新歌要发布 , 爱豆所在的微博超话主持人事先早就准备了几套文案供粉丝选择 。 只待时间一到 , “做数据”的粉丝就涌进各个音乐APP将文案复制粘贴到评论区 。 光评论不够 , 还要点赞爱豆相关评论并在其他评论下面评论 。
除了评论 , 算法操纵下的“点赞”也有讲究 。 “首先一定要关注这条微博的博主 , 其次优先点赞带图的评论 。 这还不算完 , 点赞也分为外赞内赞 , 点赞当条评论的是外赞 , 点赞当条评论下的评论是内赞 , 点外赞就行 。 ”曾有“数据女孩”对此详细地介绍 。
刷数据的往往一人有多个账号 。 而为了防止“炸号” , 粉丝会先连着无线网用大号点赞 , 接着开飞行模式 , 等15秒再关闭飞行模式 , 再切小号点赞 。 每个号点赞时都要进行一遍这样的流程 。 通过这种切换IP地址 , 防止微博“炸号” 。
数据|“大数据杀熟”要成为历史了吗?
文章图片

《规定》要求算法推荐服务建立健全算法机制机理审核、科技伦理审查、用户注册、信息发布审核等管理制度 , 不得利用算法操纵榜单、控制热搜等干预信息呈现 。 影响网络舆论的“黑手”被戴上了“金箍” 。 假如还有人想要给“爱豆”的数据注水 , 势必会愈发困难 。
那么 , 如果接下来平台还是不能有效地解决“刷榜控评”“数据注水”怎么办?有学者指出 , 这一次的管理规定当中非常明确提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
管理 , 为了更健康地发展
除了“大数据杀熟”和饭圈“刷榜控评” , 此次《规定》还对保障外卖小哥等劳动者权益、防止未成年人沉迷和过度消费提出了新要求 。
曾经有外卖小哥提出这样的疑惑:自己明明带着有平台LOGO的送餐箱、穿着带有平台LOGO的马甲或穿梭在大街小巷 , 按照平台提供的路线 , 每天高强度送餐 , 结果出了交通意外 , 却被告知没有和平台建立劳动关系 。
对此 , 《规定》专门提出 , 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劳动者提供工作调度服务的 , 应当保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合法权益 , 建立完善平台订单分配、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相关算法 。
数据|“大数据杀熟”要成为历史了吗?
文章图片

可以看出 , 最新的《规定》对目前常见的大数据乱象有了全面的管理 。 但这种管理不是要完全消灭数据和算法 。 人们对算法的存在习以为常 。 作为新兴事物 , 它们也是互联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此前 , 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偲骕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 , 中国目前面对数据安全与自由的矛盾 , 正在找到一种自己的管理模式 。
“作为后发国家 , 中国不可能完全照搬欧洲严苛的数据新法 , 主动给正在壮大的数字经济套上枷锁 , 放弃‘弯道超车’的机遇 。 我们是在提高个人保护水平的前提下 , 尽力促成大数据作为正规经济部门的‘合法兴起’ 。 ”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凤凰网财经
数据|“大数据杀熟”要成为历史了吗?
文章图片

数据|“大数据杀熟”要成为历史了吗?
文章图片

风中的乌克兰去向何方
数据|“大数据杀熟”要成为历史了吗?
文章图片

踢俄罗斯出SWIFT……
数据|“大数据杀熟”要成为历史了吗?
文章图片

阿联酋为何要购买中国军机?
版权说明
【数据|“大数据杀熟”要成为历史了吗?】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