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引言
人的寿命很短 , 比起这颗在宇宙中漂浮的蓝色星球 , 几乎不值一提 。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 , 或许只是一个偶然 。
在远古时期 , 这颗蔚蓝星球的排版格局和今日大不相同 。 经历过上亿年的发展变化 , 才形成现在这个生态多样化 , 自然相对平衡的地球 。很多远古生物 , 在一次次大爆炸和洪水逆流中被掩埋在土地里 。 渐渐的 , 他们的活动轨迹越来越少 , 群体种类越来越少 , 直到灭绝 。
但是 , 从远古时期顽强生存下来的动物也有 。 比如说银杏 , 水杉 。 动物界的比如有看起来懒洋洋但是生存能力很强的熊猫 , 扬子鳄 。
人类并没有历经那个时代 , 动物又不会记录 , 那么人类又是怎么知道这些生物到底是后来出现的 , 还是从远古时期就有的呢?
很简单 , 依靠生物化石 。 我们今天见到的所有恐龙的形态 , 全是依靠生物化石得知的 。 这时有人脑洞大开:假如大象早已灭绝 , 科学家通过化石复原的大象会是什么模样?
不要急 , 我们先从生物化石开始说起 。
自然界的标本——生物化石
生命化石是科学家们作为对生活环境研究最为重要的参考之一 。
化石既有可能是远古时代被湮没地下的生物残骸 , 也有可能是他们曾经使用过的工具 , 又或者是这些生物曾经活动过的轨迹 。
但是最为常见的还是动植物化石 。 这些动植物化石 , 来自不同的领域 , 水陆空皆有 。 而且能从他们的残骸中看出大致的形态 。
虽然化石的形成具有极大偶然性 , 但是由于远古地壳等极其不稳定 , 所以说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 。 可是从科学家的研究利来看 , 这种形成并没有什么规律 , 而是具有随机性 。
大家都知道 , 生物在死亡以后 , 就会被氧化 , 或者是被微生物分解 , 然后逐渐消失在世界中 。 最后连一点痕迹也找寻不到 。
可是有些生物的死亡 , 可以避开氧化和被微生物分解 。 只要跳过被腐蚀的环节 , 生物就可以形成生物化石 。 听起来很简单 , 但是想要成为生物化石却要一些充分的必要条件 。
其中 , 最容易形成生物化石的情况是群体性死亡 。 听起来很悲惨 , 但事实就是如此 。 什么样的情况会导致群体死亡呢?是天灾 。 什么样的天灾?比如说恐怖的地震 , 比如说凶猛的洪水 , 比如说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 。
发生这些灾害以后 , 动物逃不开躲不掉 , 只能在绝望中死去 。 这时候就有了生物化石形成的充分条件 , 他们并不会立刻被氧化或者是被微生物分解 , 而是被掩埋 , 被沉淀 。
在泥土之下 , 大多数会有一层岩石阻挡了尘土之上的微生物 , 所以说这些生物遗骸就能得到保存 , 然后长眠于此 , 静待后人发现 。
人类目前发现的化石几乎都自然界遭受到重大灾害的时候遗留 。 譬如说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 侏罗纪恐龙灭亡 。 每次发现化石 , 也总是发现一群而不是几只 。
如何对这些生物化石进行复原呢?我们复原的恐龙和真的恐龙一模一样吗?如果大象灭绝了 , 复原大象的时候可以复原它完整的形态吗?
生物化石的复原之路
复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远古生物死亡的时候 , 并不一定骨骼完整 , 加上岩石层积压碰撞 , 所以大多数时候 , 这些化石都死凌乱且破碎的 。
把这些碎片拼起来 , 可是个大工程 。 幸运的话 , 能够通过生物的身材比例和特征来进行不断修正 , 想要把大象的骨骼拼装起来就有可能 。
能够把骨骼拼装好已经很了不起 , 但是接下来还有大量的工作 。 下一步就是肌肉组织的还原 , 大多数远古生物就是这样被还原的 。 但是在科学的描绘以外 , 还有科学家们的后天加工 。 因为生物的肤色以及部分具体的描绘 , 是没办法通过复原得知的 。
推荐阅读
- 北极发现史前生物尸体,科学家担心有更危险东西,拯救窗口正关闭
- 最新研究论证,爱因斯坦又双叒对了
- SPIRAL2,原子工厂
- 人类大脑存储量被低估,相当于电脑78000亿G,一辈子也许都占不满
- 可爱的小鹿
- 迷雾重重?世界三大自然之谜,两次在外国一次在中国,至今无解!
- 地球怎么了?多达26万个物种已消失,第6次大灭绝或正在上演
- 如果930亿光年,只是人类的观测极限!那真实的宇宙又该有多大?
- 40亿年前,火星可能是一个海洋世界,为什么如今变成沙漠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