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与另一个人面对面 , 朝夕相处 , 夜夜共枕 , 却无话可说 。
无论日子有多热闹 , 精神也如坠冰窖 。 因为你的任何表达 , 都得不到一丝回应 。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中 , 一对新婚夫妻结婚了 , 问到结婚原因 , 他们红着脸说:“我们说得着” 。
两个寡言的人 , 遇到彼此就成了话痨 。 婚后也的确很幸福:男人体贴 , 女人贤惠 , 两人情投意合 , 像极了婚姻最美的样子 。
然而很快 , 两人的关系就急转直下:现实压力磨灭了激情 , 一地鸡毛摧残了温情 , 两个原本无话不谈的人 , 逐渐变得话不投机半句多 。
最后 , 陷入漫长的“沉默拉锯战” 。
妻子难以忍受这种关系 , 她越轨了 , 牵手另一个“说得着”的人 。 丈夫深感背叛的痛苦 , 发誓要报复妻子 。
然而报复的过程中 , 他逐渐回想起了妻子说过的话 , 喜欢的电影 , 共同的快乐回忆……
他后悔莫及:原来 , 妻子没有变 , 只是两颗冷漠的心 , 捂不热亲密关系的隔阂 。
“孤独”面具之下 , 藏着两个渴望被爱的人 , 他们像鬼影一样萦绕在对方周围 , 却给不了半点温暖 。
无家可归不可怕 , 可怕的是 , 好好一个家 , 竟比坟墓还要阴森 。
电影里 , 男女主角最终冰释前嫌;现实中 , 很多夫妻却“死于”孤独 。
越轨、分居、争吵……“杀死”一段感情有太多方法 。
最遗憾的是 , 死因并不是不爱了 , 而是“我依然爱你 , 可我们无话可说” 。
如何走出“婚内孤独”?
小静的悲剧 , 有太多唏嘘 。
如果 , 小静能够将遗书上的话念给丈夫 , 丈夫耐心地倾听 , 就是疗愈孤独的良药;
如果 , 小静能够把“对不起”亲口说给家人听 , 这份敞开心扉 , 就是走出孤独的捷径 。
可是 , 生活没有那么多“如果” 。
小静的故事 , 给了我们一个警示:
当你感到孤独时 , 不要放任这种感觉泛滥 , 它就像蛀虫一样 , 会蚕食你的内心 , 让你精神千疮百孔、不堪一击 。
那么 , 我们要如何走出婚内孤独呢?
首先 , 放下幻想 , 接受现实 。
心理学书籍《亲密关系》认为:好的婚姻关系 , 离不开这六个因素:理解、关心、依赖、承诺、一致性、信任感 。
理解、关心、依赖 , 需要通过脚踏实地的相处获得 。 这需要我们走出幻想 , 不把伴侣看得特别完美 , 或者特别差劲 。
了解伴侣的原生家庭、成长经历 , 客观理智地洞察他是怎样一个人 , 当他暴露出一些缺点时 , 也就不会感到特别意外、抗拒 。
承诺 , 不是口头上的诺言 , 而是“说到就能做到 , 做不到就不说”的表里如一 。 无论男女 , 老是言行不一 , 会让人觉得多疑多变、难以琢磨 。
既然听了也是白听 , 渐渐就会失去沟通、倾听的愿望 。
一致性和信任感 , 是亲密关系的主轴 。 夫妻间 , 任何一方单方面的付出与信任 , 都是不牢固的 。
双方必须达成一致:我信任你 , 你也信任我 , 我们心照不宣 。
夫妻有一致和信任的基础 , 当冲突发生时 , 无论吵得有多厉害 , 双方都能意识到“TA只是嘴上说说 , 心里还是在乎我的” 。
这样 , 爱情才不会被琐事消磨 , 变得无话可说 。
然后 , 表达共情 , 传递感受
你发现了吗?很多人并非不想沟通 , 而是害怕一沟通 , 就会冒出更多的问题 。
想插手孩子的教育 , 担心一句话说错了 , 被伴侣指责“价值观不合”;
想调和婆媳的矛盾 , 害怕哪边没哄好 , 夹在中间两头不是人 。
之所以会这样 , 是因为人们太注重沟通的“实用性” , 总觉得要么不说话 , 要么就直奔主题、解决问题 。
其实 , 夫妻间需要聊一些“废话” 。
比如:我今天有点郁闷 , 心里堵得慌;我察觉到你现在心情不太好 , 发生什么了吗?
当我们表达感受时 , 会给对方一种“我正在被理解”的贴心感觉 , 消除了关系隔阂 , 对方更愿意沟通 。
所以 , 闲来没事时 , 多表达感受和共情 , 才能让孤独感被亲密感取代 。
推荐阅读
- 同居28年无子,丈夫偷人15年生3子,被骗600多万的夏光莉人财两空
- 虚幻与真实交织的“缸中之脑”!黑客帝国难道是真的吗?
- 这些措施才能避免“小花梅”事件的发生!
- 不仅出兵乌克兰,“战斗民族”俄罗斯还要打造地球2.0,拯救全人类
- 真实故事改编,继母虐待姐弟致死,现实比电影要可怕
- 因情感空虚,家庭主妇遭遇“杀猪盘”,被网上男友骗走4万多
- 关于吸血鬼的事实
- 香港屯门色魔:侵犯超10名女性、杀害3人,妄想跟受害者交友落网
- 人死之前,把大脑放入营养液中,可以活在虚拟世界实现永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