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2002年考古学家全面勘探了秦始皇陵,发现五个惊奇之处( 二 )



2002年 , 全面勘探秦始皇陵
2002年 , 考古专家们借助遥感技术和传统探挖方法 , 又一次对秦始皇陵地宫进行全面的勘探 , 震惊世界的五大惊奇之处浮出水面 。

78个故宫的超大规模
此前专家就已经对秦始皇陵的面积进行过勘探 , 其总面积大约56万平方千米 。 根据兵马俑坑的位置和秦始皇陵墓的位置 , 二者相距1.8公里 , 而这也只是挖出的三个兵马俑坑给出的数据 。
据史料记载 , 秦始皇陵由封土夯筑而成 , 其形状似金字塔 , 面积达25万平方米 。 经过专家测量 , 整个封土高为51米 , 底部周长1700多米 , 相当于有17个足球场 。 再往外延伸后发现两圈城墙 , 内城墙周长为3.8公里 , 外城墙周长为6.4公里 。

但此时距离兵马俑坑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 最后专家通过脚步和铲子丈量 , 得出秦始皇陵整个陵区大概是一个边长为7.5公里的正方形 。 而骊山的南北之间大约7千米 , 也就是说整个骊山和渭河 , 大概都是秦始皇的藏宝地 。
根据多年的勘探和史料的记载 , 我们已经了解到 , 秦始皇陵就是对咸阳城的仿建 。 其陵园有四个层次划分 , 以地宫为核心 , 由内到外一次为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 。 其中地宫就相当于是秦始皇生前所居住的“宫城” 。

内城是垣内的地面地下设施最多 , 并且有南北之分 , 根据其中的建筑我们可知南部为重点建设区 , 背部为附属区 , 这样的修建内涵也与宫廷的结构相一致 。
外城中西区的地面和地下设施密集 , 在南北区没有发现相关遗迹、遗物 , 在整个陵园中的重要性较次 。 在外城以外的地区则有三处修陵者的墓地和一些打石场等 , 地位更次 。

由此可以看出 , 秦始皇陵几乎就是对地面咸阳城的复刻 。
100吨水银汇聚的江河湖川
之所以没有对秦始皇陵进行挖掘的最大阻碍便是其地宫中的水银 。
在《史记》中曾记载 ,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 这些水银还会日夜流动 。 不过 , 专家们对其中的水银仍然存在疑问 。

水银 , 指的便是化学元素汞 , 不需要经过加热 , 在常温下就会挥发 , 会释放慢性毒素 。
根据专家的探测结果 , 秦始皇陵中的水银大约有100吨 , 然而1981年 , 中国水银产量一年才300吨 , 而秦始皇在两千年多年前就用100吨来铺地宫 , 未免有点夸张 。

于是专家对地宫的土进行化学分析 , 中国地质调查研究院的物探结果表明 , 地宫中的汞含量确实存在异常 。 并且根据汞含量的分布来看 , 东南、西南含量高 , 东北、西北含量低 。 如果将这真的是秦始皇陵中的江河 , 其对应的便是渤海与黄海的位置分布 。
然而专家们还是对这一数据有疑问 , 到底这些汞含量是由水银蒸发得来还是秦朝人的某种手段?

根据记载 , 在宋朝流行用水银来保存尸体 , 让尸体百年不腐 。 但当时宋朝一年的水银产量也只有两千多斤 , 要得到100吨的水银 , 在宋朝提炼水银的技术上都需要90年 。
如果秦始皇陵当真有100吨水银 , 那短短的39年 , 是如何得到那么多水银的?

这100吨的水银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得到证实 。 这一册是司马迁专门记叙从事商业活动的杰出人物的列传 , 巴寡妇清是其中唯一一个经营丹砂(也就是提炼水银所需的东西)而入选的人 。
巴寡妇清 , 其先得丹穴 , 而擅其利数世 , 家亦不訾 。 清寡妇能守其业 , 用财自卫 , 人不敢犯 。 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 , 为筑女怀清台 。

《史记》中对巴寡妇清的记载正如上文 , 秦始皇与这个女商人的关系可谓是相当的好 , 甚至还允许她拥有自己的军队 , 并且为她造了一座怀清台 。 巴渝文化专家李永明认为 , 如果这100吨水银存在 , 那么唯一有能力提供给秦始皇的就只有巴寡妇清了 。
秦始皇地宫的位置
有关秦始皇地宫的位置 , 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 地宫是用来放置秦始皇棺椁和随葬品的地方 。 在《汉旧仪》一种书中有一段关于地宫深度的介绍 。

大概是说丞相李斯带领72万劳工在骊山底下挖了很深 , 不知挖到了哪里 , 突然便凿不动 , 也烧不燃 , 敲击时还会发出空鸣之声 。 于是秦始皇便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 。
这样一来 , 地宫的位置便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 根据这一故事 , 不少人猜测 , 地宫的位置应该是在骊山底下 , 从封土往骊山底下挖时 , 或许是碰到了花岗岩之类的岩石 , 秦始皇才下令让其绕开那个挖不动的石头 , 旁行三百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