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亏9亿,惨被吊打!快递界的“中国男足”,为何扶不上墙?( 二 )


转折点发生在1997年 , 聂腾飞因车祸去世 。
申通则由聂腾飞的妻子陈小英和她的哥哥陈德军接手 。

申通陈德军
而原先跟着聂腾飞一起干的老乡纷纷出走、自立门户 。
聂腾飞的弟弟聂腾云成立了韵达快递 。
陈德军的同学张小娟 , 劝做木材生意亏损的丈夫喻渭蛟创办了圆通快递 。
所以 , “桐庐帮”内部 , 人际关系盘根错节 。

来源:央广网
但这依然不能动摇申通的先发优势 。
短短10年间 , 申通在全国有超过10000个业务网点 , 员工超过20万人 。
申通一跃成为中国快递界最大的民营企业 。

三次生死战 , 昔日大哥被吊打快递业的发展史 , 就是一部残酷的价格战和内卷史 。
中国电商和中国快递的第一次胜利会师 , 发生在2005年 。
那一年 , 电商件从20元的基础价被砍到了12元 , 几近“腰斩” 。
这样的白菜价 , 几乎没有一家快递公司愿意降价与淘宝合作 。
彼时 , 申通的第二任掌门人陈德军正忙着将申通卖身 。
圆通快递抓住了机会 , 是第一批跟淘宝洽谈合作的快递公司 。

桐庐帮的这场“内斗” , 小弟圆通把老大申通 , 从王座上拉了下来 。
中通是通达系中成立最晚的 。
其创始人是个数学高手 , 他另辟蹊径 , 绕开了铁路和航空的限制 , 以开通省际班车、自建车队等手段 , 硬生生地把成本降了下来 。
当时 , 快递界一度出现“10元3票”、“1000元包仓”等跳楼价 , 单价更是拉低到6元左右 。

复盘快递界的十年价格战不难发现:决战电商件领域的关键因素 , 在于对成本的控制 。 也就是说 , 谁的价格低 , 谁就能获得更大份额 。
毫无疑问 , 中通的这一步棋走对了 。
在这一轮惨烈的“低价战”中 , “成本王”中通后来者居上 , 用低价换取规模 , 站稳市占率第一 。
而申通再一次失守阵地 。

快递价格战年年有 , 但2019年格外凶残 , 一夜之间打到老板破产 。
义乌是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 是这次价格战的主战场 。

在当时 , 电商件的成本价在2-3元之间 。 申通想要将曾经失守的阵地夺回来 , 甚至一度将价格降到了9毛/单 。
申通“自杀式”赔本行为 , 堪称快递界“卷王” 。
弹尽粮绝之际 , 各家快递公司的老板先后来到义乌谈判 , 暂时止战 。
谁也没想到 , 这场价格战的变数 , 是一只“国际兔” 。

疫情期间 , 来自东南亚的极兔 , 杀入国内市场 , 仅用了4个月就达到了日单超500万、全国省市全覆盖的战绩 。
鏖战一年半 , 大家有点撑不住了 。 通达系、顺丰被动应战 , 陷入了财务泥潭 。
而过去冲锋在“价格战”第一线的申通 , 这次也不得不认输 。
这场“失控”的国际战 , 逼得政府出手了 。

去年9月初 , 多家加盟制快递公司宣布 , 全网派费上调0.1元/票 。
极兔在收购汇通后 , 其市场份额超过了圆通 。
申通掉队明显 , 跌出第一梯队 。

血亏10亿!申通除了拼价格还能拼什么?2019年以后 , 申通只有一个关键词:复兴 。
在当年的“年中工作会议”上 , 新任总裁陈向阳提出3年目标:日单5000万、行业排名回到前三 。

口号刚一提出 , 申通就因“暴力分拣”“996言论”接连登上热搜 。
截至1月30日 , 黑猫投诉网同时显示 , 申通快递累计投诉量多达2.9万条 。
过去三年间 , 申通交出了一份最差的成绩单 , 血亏10亿元 。
此前 , 就有投资者提问申通市值掉队问题 。
陈德军就回应称 , “申通快递近几年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相对不足 , 及公司核心城市的转运中心直营化比例相对较低 ,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发展 。 ”
简单来说 , 这里的基建是“加盟制”进化版 , 比通达系的“小老弟”们晚了好多年 。
基建的投入 , 也是申通“成绩单”不好看的主要原因 。

申通最大的问题是对自己不够狠 。
实际上 , 申通的“加盟”之痛 , 顺丰同样遇到过 。
王卫下定决心转为直营 , 将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他先后9次向银行抵押贷款 。
整整十年 , 他才让顺丰成为中国快递界唯一的直营的公司 , 也为其后来的“高端”路线扫平了障碍 。

加盟制能快速建立网络、抢占市场 , 还能将价格战转移到加盟商身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