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刷新!月球最后活跃于20亿年前,科学家探寻月球演化奥秘


再刷新!月球最后活跃于20亿年前,科学家探寻月球演化奥秘


文章图片


再刷新!月球最后活跃于20亿年前,科学家探寻月球演化奥秘


文章图片


再刷新!月球最后活跃于20亿年前,科学家探寻月球演化奥秘


文章图片


再刷新!月球最后活跃于20亿年前,科学家探寻月球演化奥秘


文章图片


再刷新!月球最后活跃于20亿年前,科学家探寻月球演化奥秘


文章图片


再刷新!月球最后活跃于20亿年前,科学家探寻月球演化奥秘


文章图片


再刷新!月球最后活跃于20亿年前,科学家探寻月球演化奥秘


文章图片


月球是人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方面从古至今陪伴了人类千万年 , 诗词歌赋中常见她的身影;另一方面 , 人类至今还未真正研究清楚月球的“前世今生” 。 月球 , 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演化之路呢?

2021年10月19日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物理研究所在《自然》科学期刊上连续发表三篇最新研究成果 , 称中国科学家通过对一种新型“月海玄武岩”的实验观察 , 已经证实月球最后停止岩浆活动的时间是20亿年前 , 颠覆了此前科学界公认的“月球活动停止于28亿年前”这一说法 , 引起世界上各界的广泛关注 。

嫦娥五号于月球采集土壤
说起月海玄武岩 , 倒是有一段科学史上的趣事:15世纪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 , 1609年当他用望远镜观察月亮时 , 看到了月球斑斑驳驳的表面 , 又看见上面有很多黑黑的地方 , 于是伽利略根据常识认定黑色区域就是月亮上的“海” , 于是就有了今天很多带“海”的月球区域的名字 。 其实 , 黑色的地方是亿万年前月球岩浆填充其表面坑洼所形成的岩石 , 其中很大组成部分正是玄武岩 。

伽利略
而科学界之所以能够得出月球在28亿年前停止活动的结论 , 是大量科学家研究过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阿波罗号登月采集的土壤才最终确定的 。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 , 都没有国家再次“光临”月球采集月壤(苏联探测器尚未确定是否采集);直到2020年12月 , 我国发射嫦娥五号火箭 , 于月球上名为“吕姆克山脉”的地方着陆 , 并最终采集回1718克的月壤样本 , 这才有了新的重大发现 。

但很多人好奇科学家究竟是如何通过土壤来判断年代的 。
目前科学界公认的方法叫做“相对年龄法” , 也就是一百多年前发现镭元素的居里夫人所使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法”;简而言之 , 科学家拿到土壤样本后 , 先检测其中各物质的含量 , 由于年代久远 , 放射性的元素会慢慢衰变 , 变为其他物质 , 科学家将原本的放射性元素和转变后的元素含量进行对比 , 就可以得到衰变持续的时间 , 进而可以得知土壤的年代 。 而研究月壤 , 主要是通过对比铀元素和铅元素(铀会衰变为铅) , 由于月壤中“月海玄武岩”中铀的含量最多 , 得出的结果会更准确 , 所以它被科学家广泛研究 。
那月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原子核衰变示意图
据中科院地质与物理研究所教授描述 , 大约在45亿年前 , 地球形成初期 , 大气层还较为薄弱 , 太阳系环境还不稳定 , 不定期有许多陨石砸在地球表面;后来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 , 崩裂出大量的碎石 , 经天体间引力的作用 , 这些碎石聚合在地球周围 , 又经过千万年的坍缩 , 最终形成了地球的“伴侣”——唯一的自然卫星 , 月球 。

其实说起来 , 围绕在地球周围的“石头”(月球也可以看作一个大石头)不在少数 , 大约有几百万个 , 可它们根本无法算作卫星 , 甚至连天体都不是 , 这是由于它们的体积过小 , 对地球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
月球形态稳定之后 , 根据推测应该是一个“圆圆的”、“光滑的”天体 , 此时其内部岩浆仍旧在活跃翻涌;可惜的是 , 好景不长 , 大量的陨石在撞向地球的过程中被月球引力吸引进而撞在其表面 , 然而揽瓷器活”的月球却没有那“金刚钻”——月球最初的大气层较为薄弱 , 于是很多陨石在月球“脸上”留下了不可修补的大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