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 , 修订后的《解释》使用了“虚拟币交易”这一表述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 在梳理类似案件的入罪逻辑时 , 也应当重点关注是否通过“虚拟币交易”吸收资金 。
第二 , “虚拟币交易”构成非吸罪 , 必须以符合非吸罪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为前提 。
《解释》的修改并未撼动非法集资案件的基石 , 即非吸罪的“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四要件 。 这也意味着 , “虚拟币交易”若构成非吸罪 , 论证其符合非吸四要件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
在以上案例中 , IDAX平台未经国家批准(《解释》修订后改为“许可”) , 公开宣传 , 承诺保本付息 , 面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变相吸收资金 , 是符合非吸四要件的 。
值得关注的是本案的“利诱性” 。 本案集资参与人证实集资人存在虚拟币“锁仓”以及推出“日日赚”、“月月盈”等保本付息产品的情况 。 这相当于把虚拟币做成了一款理财产品 , 集资参与人投入的虚拟币等同于本金 , “锁仓”则带有一定“存款”的意味了 , 而“日日赚”、“月月盈”则是支付固定的利息 。 因此 , 这一过程就变成了存入一定虚拟币、在一定期限内承诺保本付息的过程 , 因此符合非吸罪的“利诱性” 。
笔者认为 , 此类案件中 , 对“利诱性”的审查应当重点关注所谓“返利”的来源 , 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以虚拟币质押挖矿为例 , 质押挖矿的模式与案例中的模式类似 , 也存在先行“质押”部分虚拟币并“锁仓”的情况 。 区别在于 , 参与质押挖矿的矿工所得的收益是来源于“挖矿”这一行为 , 是提供“算力”而后获得的回报 , 这一回报不固定且存在价值波动 。 而案例中的“日日赚”、“月月盈”是来源于平台吸收的资金 , 是用后吸收的资金返还先吸收资金的利息 , 且相对固定 , 是典型的集资模式 。
综上 , 笔者认为 , 在非法集资《解释》修订后 , 虽然“虚拟币交易”被纳入了非法集资的规制范畴 , 但我们应当理性、客观地理解“虚拟币交易”在非法集资案件中的内涵外延 , 避免文义解释的不当扩张 。 同时也应当重点审查吸收资金的过程是否符合非吸的四要件 , 尤其是是否符合“利诱性”的特征 。
以上内容由杨天意律师原创 , 如需转载 , 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 感谢各位读者的赞赏与支持 。
推荐阅读
- 案例:穷小伙借岳父威望一路高升,事业有成后包养众多医院护士
- 香港3万病人等入院,李嘉诚捐4千万后,收租巨头陈启宗也出手了
- 苏州名医出轨,策划多年,间接谋杀亲妻
- 女子将亲生儿子关在家里9年,不上户口,也不让孩子上学
- 60岁老伯空手过安检警报响不停,一查问题竟出在30年前…
- 2006年郑州女护士遭上司潜规则,结果酿成3人悲剧,结局令人痛心
- 签了竞业限制协议,员工就不能跳槽了?
- 1岁孩子住进重症监护室,父亲却要求先做亲子鉴定:证明是我的种
- 瞎操作!14岁男孩把40颗磁力珠塞进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