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县嘉川镇,在水一方,出川回川必经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嘉川镇 , 颖之每次出川或回川 , 都必经此地 。
嘉川 , 原来叫加川 , 东河和西河在此相汇 , 河即川 , 两条河流交汇相加 , 故名加川 。
改成嘉川后 , 地名看起来有了文化 , 其实改变了两河相加的地理缘由 。
东河发源于川陕交界地带的崇山峻岭之间 , 分水岭北侧是陕西省汉中市 , 即汉江之源 , 南侧就是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和巴中市南江县交界地带 , 即为东河之源 。
在双汇镇与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交界地带的西河相汇 , 流经旺苍县城 , 到嘉川镇又与来自白水方向的另一条西河相汇 。
两河相汇 , 形成了宽阔平坦的沙洲河坝 , 在水一方 , 旧称嘉川坝 , 和旺苍坝上下游呼应 。
嘉川坝曾经也是旺苍县嘉川区政府所在地 , 颖之的老家张华就在嘉川区范围内 。
1992年 , 全国各地撤区并镇 , 因此张华镇和嘉川镇并立相邻 。
嘉川镇附近有煤矿 , 还有远近闻名的国营单位:煤铁厂和川北监狱 , 因此嘉川镇人口众多 , 镇区规模庞大 , 是四面八方的物产交易中心 。
颖之读小学时 , 课本要从嘉川的新华书店背到村里的学校 。
有一年 , 老师叫颖之和另一位同学一起到嘉川背课本 , 途中颖之把语文课本取出来 , 如饥似渴地从头看到尾 。
其中有一篇课文 , “燕子飞回来了” , 课文里面表述的春天画面 , 至今难忘 。
因为途中看课文 , 回到家时天已黑 , 到家了才知道 , 好饿好饿 。
颖之少年时期经常和母亲来嘉川赶集 , 母亲要把家里出产的东西 , 背到这里卖掉换成钱 , 供颖之读书所用 。
从家里到嘉川 , 要翻过家对面的松浪山 , 负重步行 , 两三小时才能到达嘉川 , 觉得那路好漫长 , 那些年的负重步行之累 , 至今挥之不去 。
每次到嘉川赶集 , 母亲天不亮就要起床出发 。
如果说颖之现在的生活算幸福的话 , 那都是母亲大人当年吃的无限多的苦 , 换来的!
遗憾年少不知母亲苦!
嘉川镇也是交通要道 , 从成都到旺苍县普济镇的铁路 , 在嘉川镇有火车站 。
【|旺苍县嘉川镇,在水一方,出川回川必经此】颖之很小的时候 , 母亲曾背着颖之到火车站 , 看火车 。
通过嘉川的火车 , 货运为主 , 其中又以煤矿居多 , 铁路尽头就是旺苍县普济镇 。
广元市旺苍县一带盛产煤矿 , 八大煤矿 , 统一归四川省广旺矿务局管理 。
颖之的高中校园时光 , 就是在广旺矿务局中学度过 。
通过嘉川的唯一列车 , 从普济镇到成都 , 绿皮火车 , 摇啊摇 , 早上出发 , 晚上到达 。
颖之第一次坐火车 , 初中毕业那年 , 从嘉川坐火车到广元 , 游览皇泽寺和千佛崖 。
到张华镇的公路 , 广旺公路在嘉川镇分道 , 沿东河而下 。
分道的三岔路口 , 每年春节期间 , 道路非常拥堵 , 堵车绵延数里 。
颖之在旺苍县老城的广旺矿务局中学读书时 , 嘉川到张华的公路还是泥石路 , 汽车开过 , 尘土飞扬 , 坑洼不平 。
来往两镇的客运车辆 , 是带篷的三轮车 , 超载运行 , 车篷里坐满了 , 后面还要站一两个人 。
颖之平时回家或返校 , 很少坐这种三轮车 , 从旺苍坐车到嘉川 , 再步行回家 , 返校时从家里步行到嘉川 , 再坐车到旺苍 。
有一年暑假放假时 , 雨天 , 颖之带了床上用品和书籍 , 东西较多 , 因此在嘉川坐三轮车回张华 。
车子过了嘉川大桥转山梁的上坡路 , 严重超载 , 车篷后面站了人 , 后面重 , 前面轻 , 再加上泥土路面雨后打滑 , 车头悬空翘起来了 , 车头直立的那种 , 颖之被狠狠地摔出车篷 , 落在了地上 , 如果三轮车倒下来或倒溜 , 就有被砸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