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云意电气深耕车用智能电源控制器领域 科技创新铸就一流品质
在车用智能调节器自动生产线上 , 机器手正将一颗颗细小的电子元器件精准焊接到指甲盖大小的PCB电路板上 , 随后安装支架、贴散热板、灌保护胶、焊接碳刷几个步骤一气呵成 , 一个智能化数字式汽车发电机控制器便生产出来了 。 采访人员近日在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 , 无人化的生产流水线上一片繁忙景象 。
云意电气深耕车用智能电源控制器领域20年 , 依靠自主研发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52件 , 主营的车用整流器和调节器在国内新车配套中占比超48% , 阶段性实现进口替代 。 公司董事长付红玲坦言 , 从一家小企业发展到现在 , 云意电气靠的是坚持不懈走自主创新之路 。
瞄准细分领域
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 , 那么发电机就是汽车的神经系统 , 而调节器则是神经系统里最核心的部件 。 在云意电气的产品展示柜里 , 一排排巴掌大小、形状各异的调节器样品 , 看起来似乎并不起眼 。 “可别小瞧这些小器件 , 尺寸不大 , 但用途关键 。 没有了他们 , 汽车发动机就无法启动 。 如果小器件性能不好 , 电流不稳定 , 汽车舒适性就差很多 。 ”云意电气研发部经理张友田说 , 车用智能调节器是用来控制汽车整车的供电系统 , 包括车载电脑、电喷等 。
“以前 , 车用智能调节器市场被德国博世、日本电装和法国法雷奥三家企业垄断 , 国内企业不具备研发生产能力 。 ”付红玲是企业的创始人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一家国有整流器厂工作 , 当时受国外技术垄断 , 企业技术短板凸显 , 要生存就不得不以高于市场几倍的价格进口国外配件 , 企业经营利润几乎没有 , 发展困难重重 。
“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 2001年7月 , 我们几位同事辞掉‘铁饭碗’ , 筹集了60多万元 , 建立云意电气 。 ”付红玲说 , 基于在工作中积累的发电机配件生产经验 , 企业创建伊始便将目光锁定在车用发电机核心部件研发生产领域 。
“为了缩短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 , 我们选择拿市场换技术 。 ”张友田说 , 云意电气发展初期的六七年 , 主要是给国际巨头做产品代理 , 虽出力不讨好 , 但积累了很多用户数据和客户群 。 “要与国际巨头平起平坐 , 只能走自主研发这条路 。 我们下定决心 , 一定要拿下这个细分领域 。 ”张友田说 , 多年来 , 云意电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 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 ,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
“我们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6件 , 实用新型专利218件 。 ”付红玲说 , 依靠创新创造 , 企业的营收从2012年不到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近10亿元 , 产品也成功打入全球高端配套体系 , 成为德国博世、法国法雷奥等公司的核心供应商 。
创新驱动发展
如果说业绩高增长是云意电气核心竞争力给市场的“答卷” , 那么产品研发能力就是云意电气的“准考证” 。
调节器是发电机的一个关键部件 , 也是技术含量较高和技术更新换代较快的零部件 。 张友田自加入云意电气后 , 便带领十几个人的团队着手调节器技术攻关 。 他说 , 国外公司在核心技术上设置了很高的壁垒 , 团队就一边自主研发 , 一边把技术攻关重点放在优化产品结构设计上 , 死磕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以及多样化性能 。 “每一个调节器芯片上有50颗至100颗元器件 。 如果其中一颗元器件失效的话 , 就会导致整个产品失效 。 当时国内其他厂家的调节器失效概率约为万分之一 , 而我们的失效率只有百万分之一 。 ”张友田说 , 为了实现产品的可靠、耐用 , 研发环节的每个细小测试都是以万次来计 , 直至将产品性能做到极致 。 过程虽然痛苦 , 但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 国内知名车企比亚迪、长安等纷纷采用云意电气的产品 。
在此基础上 , 云意电气还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 , 吸收、转化先进技术 , 逐步涉足单功能、多功能以及智能调节器的研发和生产 。 “我们走的是与强手合作之路 , 通过吸收国外巨头的前沿创新理念 , 将先进的研发思路转化为技术成果 。 ”张友田说 , 正是在与国外企业的交锋中 , 云意电气第一次把正向开发的理念引入研发过程 。
“正向开发的引入颠覆了团队的研发思路 , 通过对数据、验证、结果的前置 , 推动云意电气在多功能、智能调节器研发生产上取得快速突破 , 产品的技术性能、成本控制等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 ”张友田说 , 如今云意电气成了国外巨头的核心供应商 。 2021年 , 云意电气仅向德国索恩格一家公司供货的收入就超过8000万元 。
为了打开国际市场 , 云意电气研发工业部负责人田茂会带领团队 , 自2020年5月开始研发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通用的TVS—DOL8型突波抑制器 。 当时 , 美国通用公司的这一产品占据国际市场份额的80% 。
“从设计到产品结构再到工艺流程 , 这次研发绕开国外产品的研发思路 , 走了另辟蹊径的创新之路 。 ”田茂会说 , 新型突波抑制器从概念变成样品仅用了7个月 , 刷新了公司的研发纪录 。 而且 , 新产品在适应性、耐久性、安全性、节能性等方面 , 超越了国外产品 。
经过多年积累 , 云意电气已在大功率车用二极管、高度集成的模块化芯片和精密嵌件注塑件等关键零部件上掌握了核心技术 , 具备集智能电源控制器深度结构设计、精密嵌件模具设计制造及注塑于一体的垂直整合能力 。
聚力转型升级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 , 对以生产燃油车发电机配件为主的云意电气来说 , 是一个岔路口 。
“我们在几年前就意识到这个发展趋势 , 并在2019年调整了技术创新方向 , 成立新能源汽车电机配套产品研发小组 ,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 , 取得了不小突破 。 ”付红玲说 。
云意电气工程师郭家振是无刷电机控制器研发团队的骨干 。 在他的带领下 , 团队开发出新能源电机控制、点火模块、新能源汽车喇叭系统、胎压监测等多个汽车核心电子产品 。 面对全新的课题 , 云意电气的年轻研发团队采用拆解国外样品的办法 , 研发出先进的成果 。
郭家振介绍 , 科技攻关的成功得益于公司在研发投入上的大手笔、大胆起用新人等举措 。 “2021年公司总产值9.31亿元 , 研发投入超过7000万元 , 占比超7% 。 公司研发人员从几十人增长到近200人 , 翻了几倍 。 其中 , 研发骨干基本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 , 在发展思路上与产业前沿科技保持一致 。 ”郭家振说 。
【车用|云意电气深耕车用智能电源控制器领域 科技创新铸就一流品质】谈及企业未来发展 , 付红玲说 , 在继续聚焦主营业务之外 , 云意电气还将通过已有的产业链布局核心技术储备 , 继续深耕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 , 计划用3年至5年时间打造更多新的“隐形冠军”产品 。 (经济日报采访人员 蒋 波)
推荐阅读
- 推荐人|油慧云智慧加油站系统功能升级三级会员推荐积分机制
- 手机|网信办:《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 社区|兴趣社区、粉丝运营,你离 Discord 只差一个「融云超级群」
- 利器|好物推荐 | 四款教学利器助力新学期创意课堂
- 风云|互联网风云激荡30年系列: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之论坛时代
- 平台|我国量子计算云平台 上线两大国产量子编程软件
- Microsoft|心真大:KMS激活工具意外上架Microsoft Store
- 低碳发展|核电站为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基地供汽!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开工
- 协同|为什么说360亿方云企业网盘非常适合远程办公、文件协作?
- Alibaba|2022年阿里云上云采购季大促全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