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货币的发展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从笨重的金属货币过渡到如今的纸质货币 。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 , 目前货币的发展已经开始朝着数字货币这一新的时代潮流发展 。 对于每个国家来说 , 信用货币制度下 , 对货币的监管政策成为了国家金融政策的最大着力点 。
早在2020年的时候 , 我国就相继开展了为期2年的大额现金存取登记制度 。 前段时间 , 中央银行等3部门更是联合出台文件 , 规定自3月1日起在全国普及这一制度 , 但2月21日晚 , 央行发文表示这一政策将暂时被取消 , 这一举措背后 , 国家又在释放什么信号?
一、大额现金存取登记制度央行等三部门前段时间发布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自3月1日起开始实行 。 规定银行金融机构在为自然人客户办理单笔超过5万人民币或等值1万美元的存取款业务的时候应核实客户的身份并登记资金的来源和用途 。
早在2020年 , 中央银行就先后将河北省、浙江省和深圳市纳入了试点 , 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 。 在大额现金的定义上 , 三地有所不同 , 河北省是个人存款超过10万定义为大额现金 , 浙江省是30万 , 深圳市是20万 。
事实上 , 这一制度并非我国所首创 , 美国为了打击日益猖獗的金融洗钱活动 , 很早就出台了《银行保密法》 , 规定银行金融机构在同一交易日为同一客户或同一客户控制实施的单笔或多笔交易累积大于1万美元的存取款交易要提交现金交易报告 。
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各类金融机构中的老大哥与个人和企业的工作生活紧密联系 , 每个人一生中都避免不了与银行打交道 。 甚至连违法犯罪活动取得的资金在某些情况下也不得不借助银行的功能实现保存和转移 。
正是鉴于这种情况的存在 , 再加上技术的升级和改善 , 让大额现金存取登记制度的出台成为了一个必须要进行的工作 。 下面 , 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 为什么央行要推行这一制度 。
二、制度推行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打击日益猖獗的洗钱活动 , 通过限制银行金融机构对犯罪份子的服务达到遏制违法犯罪的目的 。 在这一制度推出的同时 , 中国人民银行和公安部等11个部门联合宣布将在2022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展开为期3年的打击洗钱违法犯罪行动 , 侧面印证了这一观点 。
对于贩毒、走私、诈骗、贪污等违法犯罪行为在这一项制度推出以前或多或少都会有犯罪份子通过银行的渠道进行资金的保存和转移 。 但在这一制度推广以后 , 犯罪分子将不再敢使用银行系统 , 这就极大了遏制了社会的犯罪活动 。
根据央行的数据显示 , 2017年8-9月 , 央行估计我国流通中的现金流通去向不明的规模至少在万亿级别 。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 , 如此庞大规模的现金流通去向不在央行的监控之下 , 有多少流向了违法犯罪领域 , 我们不得而知 , 但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 。
对于央行的货币政策制定来说 , 万亿级别流通去向不明的现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 在具体的政策制定时不得不纳入这个因素进行考量 , 但由于缺乏数据的统计 , 对于这部分货币是难以进行量化的 , 进一步掣肘了央行的货币政策效应 。
另外 , 根据央行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 个别地区银行金融机构现金存款超过10万元的笔数占比不到1% , 但金额却达到了交易总金额的27% 。 也就是说 , 在这项制度推出以后大部分的普通人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 其实只要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合法 , 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一制度会有什么重大的影响 , 只不过是程序稍微繁琐了一点而已 。
推荐阅读
- 2010年女子伙同情夫谋害丈夫,不料却被丈夫反杀,把尸体直接火化
- 辽宁男子到银行修改卡密,被要求提供房产证,银行解释:目的是为风险管控
- 俗语“有福之人两腿毛,无福之人毛两腿”,为何这么说,有道理吗
- 现金交易也难逃监管法眼了?资金流、信息流控税的时代来了!
- 四川一女子蹲猴子身前投喂,反遭猴子抱头啃咬,周围人被吓得惊呼
- 2015年男子发现亡母600万存款,核验时被银行没收:假的不予归还
- 张玉环妻子被网友质疑,儿子发声力挺继母,表示“我爸喜欢就好”
- 1997年抢劫运钞车79万的劫匪,23年后被捕,已成河北法院副局长
- 央行一锤定音,存取款超“这个数”要被严查,有3地已试点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