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到10点,随时被淘汰”:有时,毁掉你的不是加班,而是……( 二 )


早起打卡、早起写稿、早起读书、早起跑步……
结果柴桑发现 , 自己靠早起的那一两个小时写的稿子 , 效果都不错 。
03
想起《奇葩说》辩手颜如晶曾在辩论中说过一个观点:


“你熬夜打电动 , 叫沉迷游戏 , 如果我跟我妈说我因为想打电动 , 所以我早起 , 她会说 , 你自律啊 。 ”
这句话看似是个段子 , 但其实 , 熬夜2个小时和早起2个小时 , 真的不一样 。
因为早晨的初始状态 , 往往会影响我们一整天的行为模式 。
柴桑在书中提到一个“晨间21分钟基调时区”的概念 。
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是:晨间、基调 。
早上之所以重要 , 是因为早上将为一天的工作奠定心理状态 。
马克·吐温曾经写过:“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吃一只活青蛙 , 那么剩下的时间都会轻松很多 , 因为不会有更糟糕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了 。 ”
什么意思?就是说每天早上完成最需要的任务 , 那么接下来一天都会相对轻松很多 。
在一天的开始 , 我们最先选择去做什么 , 往往会极大地影响这一天的时间 。
如果你一进办公室 , 就是先玩1个小时手机 , 那么“玩”的这个基调就被提前奠定了 , 于是你很容易就会堕落、荒废掉这一天 。
柴桑说 , 自己测试了很多次 , 发现把晨间的“基调时区”定为21分钟效果最好 。
也就是说 , 你可以把每天的闹钟调早21分钟 , 然后在这21分钟里 , 只做今天最想做的、最重要的事 。
这样你一整天的效率都会大大提升 , 并且感觉很轻松 。
那么 , 如何才能利用好这宝贵的晨间21分钟?
柴桑也在书中给出了建议:
①在最佳精力槽里做创造性工作 。
根据脑科学理论 , 我们的大脑在起床醒来两三个小时里最清醒 , 正处在头脑技能最高的黄金时间段 , 工作效率可以提升到平均状态的两倍 , 甚至更多 。
心理学研究也发现 , 早晨是做创造性工作的最佳时间 , 大脑在夜晚的深度睡眠中完成了对白日信息的整合与清扫 , 精力槽能够得到完全恢复 。
在早上 , 个体状态最好 , 意志力和创造力最充盈 。
因此 , 在21分钟里 , 适合做最有创造力的工作 。 比如写作、绘画、列计划表、写方案等 。
04
②提前一晚做明日预设 。
由于经历了一整天的忙碌 , 晚上下班回到家 , 你多半已经精疲力尽 。
所以 , 晚上的时间不要拿去做学习和创造类的工作 , 可以躺着发呆 , 好好休息一会儿 , 毕竟人在累的时候的确无法考虑其他 。
这个时候 , 你还可以做一个轻量级的事情:做一个“明日预设” , 即提前在脑子里想一遍明天的工作计划 。
有了预设 , 就更容易自动触发你的下一个动机——开启第二天早餐的宝贵21分钟 。
③用精力管理战胜时间管理 。
有研究发现 , 我们通常给自己立的目标都大大低估了真实需要的时间 。
而这有时候并不是因为你能力不行 , 而是很多计划赶不上变化 。
美国有一项针对2000名员工的调查显示:一个员工在一个工作日里 , 能够集中精力高效工作的时间平均只有2小时53分钟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 再怎么进行时间管理 , 每天能够节省出来的时间也不会和上面的调查结果差太多 。
因此 , 相比时间管理 , 状态的提升和维持更有意义 。
比如 , 在精力最好的时间做最重要的工作 , 多做一点儿 。 精力不好时 , 意思意思就行 , 不强求自己按计划完成 。
早起一个小时 , 一个月就是30个小时 , 倘若坚持一年 , 就足足比别人多赚了360个小时 。
就像网易云上的那段热评说的:

其实可以用早起代替熬夜 , 世界都还在睡 , 爸妈都还在睡 , 老板在睡老师在睡;全世界都还在睡 , 你就可以看着太阳慢慢升起 , 就会感到光明原来总会来到 。 你在乎的人也会慢慢醒来 , 世界还在慢慢运转 , 你依旧会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
【“加班到10点,随时被淘汰”:有时,毁掉你的不是加班,而是……】愿你我都能利用好宝贵的晨间21分钟 , 和加班Say Goodbye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