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真实走访中缅佤邦边境上的村寨,我见到,淳朴美丽的一个佤族地区( 三 )


  • 沿着中缅边境的边防公路旅行 , 发现很多有趣的民族村寨
沿着中缅边境一路探寻 , 沿路看到一些原始小村寨 , 造访了几个村寨 , 其中一个叫“芒黑”的佤族村寨 。

芒黑村寨被建在一个向南面突出的山坡上 , 山坡采光极佳 , 一天大部分时间都被日光照到 。 寨子的上部有一个小的简易缅寺 , 村里共有50~60间民居 。

来到村寨里中心广场 , 看到了一个很小的寨桩 , 寨桩上面盖有凉亭 , 寨桩的样子可以反映村子规模和地位 , 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宗教民俗的含义 。

寨中有座简易小缅寺 , 脱鞋后可进入缅寺参观 。 小缅寺建筑材料就地取材 , 竹篾编的墙孔中透过的条条光线 , 让火塘中升起翻腾的烟雾具化了 , 有种恍若时间慢流的感觉 。

虽然说是寺庙 , 但屋子里的格局就是常规的佤族布局 , 中间是一个火塘 , 火塘上烧着水 , 屋子里飘着木材燃烧的香气 , 一点都不呛人 , 房子四周摆放着经卷、经书木架、盘坐的地垫 , 还有很多竹凳、茶杯、点心和生活器物 , 这些内容元素组合在一起 , 给人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 。

寺庙中师傅不在 , 小和尚在窗边 , 借着竹篾墙孔中透过的光线 , 在抄写经文 。 小和尚累了 , 在竹墙前休息 , 光线将他的手掌照透得通红 , 犹如佛心外显 , 看得我不禁痴了 。

在这里村寨里 , 我看见有大捆的粗藤蔓 , 听说是附近采集 , 用来做藤椅和其他工艺品的 。 仔细观察这座房子建筑的木料 , 木柱木板都不是用刨子工具做出来的 , 而是用斧子 , 一斧一斧给劈出来的 。

而竹墙和木门等 , 很多都是老式工艺手工做成的 , 这些精致工艺 , 现在新的村寨中已经很少见到了 。 村寨的屋顶虽然换为了新的 , 但房子的其他部位还都是老物件 , 寨子整体也是非常民俗古朴 。

之后又驱车前往边境上的嘎多月亮古寨 , 这座村寨算是边境上较大的一座 。 见到当地佤族妇女在抽烟斗 , 她们不管是在劳动中或在空余休闲时 , 都会拿出烟斗抽上几口 , 尤其是老年妇女 , 几乎是烟斗不离身 。 佤族的妇女非常勤劳 , 在村寨里时常可以见到晒谷劳作、用头顶背搬运饲料 , 用传统腰机织锦的妇女 。

嘎多村寨东南和西南都有大片的民居 , 西南面有河流和水田 , 附近山上旱田面积更大 , 很多较陡的坡地已经退耕 。 嘎多山顶有学校 , 学校里竟然有学生有200多人 , 这大大超出我的想象 , 本来村子就不大 。 询问得知 , 原来是周边缅甸的孩子很多也来这里读书 , 所以学校的学生众多 。

可能附近的害兽较多 , 所以村子里有各种紧密的篱笆和石砌墙 , 村寨依山坡而建 , 道路蜿蜒曲折 。 在这里我看到了佤族的牛头仓门 , 一个横着的牛角造型 , 非常有地方特色 。 漫步寨子 , 看到在石墙上正晒有染色纺线 , 用这些彩色棉线 , 就可以纺成漂亮的织锦了 。

到一户居民家里拜访 , 看到屋子格局多是传统佤族样式 , 屋子中间有火塘 , 火塘上面挂有烟熏肉等 , 如此美丽自然淳朴的村寨 , 确实给人印象深刻 , 也让我对于中缅边境地区 , 当地人的生活和习俗 , 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
【湖南|真实走访中缅佤邦边境上的村寨,我见到,淳朴美丽的一个佤族地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