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给女儿,儿子只能和保姆平分现金?如此遗嘱是为何?


房子给女儿,儿子只能和保姆平分现金?如此遗嘱是为何?


文章图片


房子给女儿,儿子只能和保姆平分现金?如此遗嘱是为何?


我验过一些遗产房 , 大多是因为遗嘱分配给了某个子女 , 其他子女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 , 不接受结果 , 于是他们或阻拦或捣乱或起诉 , 总之就是不满意这样的遗嘱分配 , 双方各执一词 。
其中有一套房子 , 我印象很深的原因 , 倒不是因为双方的主张 , 反而是因为遗嘱本身 。 因为工作原因 , 我见到了遗嘱的翻拍照片 , 全文就像是老人一生的自述 , 平常中还是带着血泪与遗憾 。
不方便直接放原文 , 我仅试着记下这位老人的故事 , 暂且称呼她为张老师 。

张老师出生于苏北农村 , 差一点就成为了一个刚出生就“被消失”的女婴 , 幸运的是 , 在男人正打算动手的时候 , 啼哭声惊动了路过的表姐 , 表姐在东北工作 , 刚刚结婚 , 正和表姐夫一起回乡探亲 , 是她把孩子救了下来 , 说可以当自己的孩子养 , 她害怕这家的男人变卦 , 就借口表姐夫单位有急事 , 和表姐夫一起连夜抱着孩子离开了 。

那时候起 , 表姐和表姐夫就成了张老师的妈妈和爸爸 。 他们对张老师视如己出 , 并且将这个秘密保持了四十余年 , 直到表姐离世后三年 , 表姐夫在弥留之际 , 才告知张老师身世 , 而表姐则是直到死 , 都守口如瓶 。 (此处 , 从翻拍的照片上还能看出信纸上有被泪滴浸润的痕迹)
不知是否是命运弄人 , 一直在东北工作的张老师 , 遇到了同为苏北人的丈夫 , 她的“父母”起初是反对的 , 别人问他们为什么要反对 , 他们只说怕女儿结婚后万一要调动工作去南方 , 就见不到了 。 可最后还是在组织和单位领导的说服与撮合下 , 两人结婚了 。 没过多久 , 丈夫工作调动 , 她也就随丈夫一起南迁 。
起初也是相敬如宾 , 但事情从张老师生下女儿开始 , 发生了变化 , 先是丈夫毫不掩饰的失望 , 再是公公“一定要生个孙子”的要求由丈夫转达了过来 。 彼时计划生育已经有了风声 , 丈夫希望赶在靴子落地前能够生出儿子 , 她质问丈夫一定要生男孩的原因 , 他除了讲一些老话以外 , 也没有什么站得住脚的逻辑 , 在重重疑虑之下 , 女儿还不到两岁的时候 , 她还是怀孕了 , 这次生下的是一个儿子 。 丈夫一家喜出望外 , 全家都赶了过来 , 对孙子的喜爱溢于言表 。

张老师和丈夫的工作都逐渐忙碌起来 , 自己的父母远在东北 , 身体不好 , 无法千里迢迢过来帮她带孩子 , 丈夫就主张把一个孩子送回苏北老家养 , 儿子还小离不开她 , 但她更记得公公对孙女出生的失望 , 所以女儿也绝对不能过去 。 直到某一天下班回家接孩子的时候 , 托儿所老师告知她儿子的爷爷已经把他接走了 。 她以为是人贩子 , 匆忙赶到了丈夫的单位 , 丈夫明确告知她 , 孩子是被爷爷接走了 。 自此之后 , 除了寒暑假以外 , 儿子直到上小学才回到了她的身边 , 可也已经与她不太亲近了 。

女儿和儿子渐渐长大 , 由于张老师自己是教师 , 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会有更多的要求 , 可儿子对她的教导只感觉到敌意 , 爱惹是生非、不爱上学 , 偷钱 , 还欺负女孩 , 张老师与丈夫从起初的言传身教到后来的打骂都试了一轮 , 可他依然故我 , 并且对批评与指责完全不以为然 。 成年之后 , 酒后驾车肇事逃逸 , 张老师夫妇帮他赔了钱给伤者 , 自己也坐了几年牢 , 以为他出来会痛定思痛 , 可出狱之后 , 他借回老家开超市为名又问家里要了一笔钱 , 和老家的叔伯兄弟们混在一起 , 依然只是到处游荡 。 张老师一直到走都在后悔他被爷爷抱回老家的时候没有追回他 。
【房子给女儿,儿子只能和保姆平分现金?如此遗嘱是为何?】随着张老师的“父母”相继离世 , 张老师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 痛哭过后 , 她开始思考自己能为同样遭遇的女孩做一些什么 。 而她的保姆小英 , 正是这样一个女孩 。 小英的家乡虽然不在苏北 , 但离张老师亲生父母的家乡不远 , 她虽然活了下来 , 但是一直也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存在 , 早早辍学 , 起早贪黑地干活 , 是她生活的全部 , 20岁上下就被父亲嫁给了隔壁村的一个男人 , 拿彩礼钱给弟弟娶了媳妇 。 丈夫打她 , 在她生下儿子之后 , 也并没有变好一点 , 小英跑出来的时候只带着身份证和两百元钱 , 什么行李衣物都没有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