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向阳而生,哀牢山哈尼族沟长索姆心里话:谁愿意种地( 二 )




笔者试了下 , 割稻一小时后腰酸背痛 , 打稻更打不干净 , 这活不好干 。 看起来如诗如画田野 , 轮回着农民的苦与累 , 收割完成后再人背驴驼15公里回村子精脱粒 , 整个过程爬满汗水 , 说不尽生之艰辛 。
索姆家秋稻收了28袋 , 称比去年多了十袋 , 按照哈尼人传统 , 主人要将丰收的粮食一袋袋背回村里 。 28袋粮食 , 一袋稻谷100斤左右 , 15公里山路往返14趟 , 让人震撼 。

十月年过完第二天 , 姆巴就急匆匆要回厂里 , 索姆很不爽 , 与伢崽商量 , 能不能别出去打工了?父母年龄越来越大 , 这块地以后咋办?谁种?留在家里 , 可以和坝达、箐口、麻栗、勐品等寨子一样搞观光农业旅游农业 , 为什么一定要出门?
姆巴拒绝种地 , 称哈尼人种了千年地 , 有谁靠种地过上了好日子?一年两季稻 , 累死累活收四十几袋粮食 , 留下自己吃的 , 剩下粮食卖三四千块 , 苦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有季节性 , 一窝蜂上马 , 最后大家都挣不到钱 , 打工起码一年可以存两三万 。

索姆沉默了 , 他感到伢崽说的不是没道理 。 聊天中表示理解孩子想法 , 一身汗水两腿泥 , 谁愿意种地?人都有自己的路 , 有些路父母无法替代 , 注定要一个人走 , 伢崽大了 , 哀牢山再高也挡不住渴望……
笔者完全赞同 , 向阳而生是生命最本质追求 , 一草一木尚且如此 , 更何况人 , 低附加值勤劳不仅不能致富 , 反而会让努力者越来越穷 。
后听说姆巴在红河个旧市开了家民俗餐厅, 生意还不错 , 最终离开土地 。

生活是围城吗 , 个人感觉不是 , 出来与进去都应该有目标 , 有奔头才行 , 否则出来能怎样?进去又如何?向阳而生 , 追求律动生命的梦想与生活 , 永远不会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