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院风荷|浅析徽派建筑风格在民宿中的运用与发展( 二 )


从古代徽州园林系统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其建造形制与地方自然环境和建设要求有关 。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合传统徽州元素的同时也要重视现代建筑材料的选取使用能够反映现代建筑设计特点的中国传统建筑材料 。
(二)徽派建筑与民宿的融合发展 。 徽州建筑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华传统文明的体现已具有几千年的深厚历史 。 宏村家园以徽州古建筑群和宏村黄山脚下的自然景观为基础为游人提供了各种生物质文化服务设施 。 而宏村的寄宿家园也已根据周围的配套服务设施进行了开发但还需要与回族元素进一步融合 。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民居建筑物的结构形态与室内装饰风格均采用了徽州传统建筑元素;二是在注重外观的同时也要向游人介绍徽州建筑背后的地方优秀人文传承与精神特质 。
一个方面人们必须首先思考构成这些元素的社会文化当你使用这些元素时 , 它们会从内到外反射出来 。 其次要从抽象的视角提炼建筑物所承载的信息让它离开实体建筑物自身而进行实质的升华防止对建筑物元素的单纯仿制 。 这些虽然比较具体但很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元素也可直接使用在建筑设计中使住宅建筑具有地方特色 。 抽象的元素不仅可以运用在建筑中 , 还可以解构室内的家具和装饰 , 使建筑的整体风格具有特定的徽派建筑视觉元素 。 传统元素通过马头墙特有的形状以及粉墙、黛瓦等经典的徽派建筑色彩运用使得相对单调的现代建筑中带有了徽派建筑的神韵使得整个现代建筑物整体看起来生动活泼、优雅而相对纯粹的传统建筑中则缺乏了保守的美感这对于现代居住建筑来说也是一个借鉴 。 洪村寄宿家庭的旅游者也主要来源于现代城市 。 而回族建筑的宁静气氛就是这种旅游者所向往的 。 要想具有寄宿建筑的魅力我们就必须使用那些传统的建筑元素 。 我们也可以选用一些区域性的老建筑材料包括回族的传统建筑物用的红砖、一些已枯死的古树等不能现代机械化、批量投产的老建筑材料既保证了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也融合了区域特点 。
在第二个方面企业人文氛围的意义和建设自然环境的意义是相同的 。 营建优秀的社区自然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必须结合地方自身的自然环境才能打响\"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的好牌子 。 但是企业人文环境的营建要比单纯的文化建设和自然景观环境的营建复杂得多需要多方的配合与协调 。 但是地方的民俗文化却很少被看作是发展宏村地方住宿经济的重要起点 。 因此各地旅游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必须确定好地方的旅游定位统筹安排合理策划 。 以提高游客对地方民俗文化的感受使游客体验地方文化特有的人文特征从而激发游客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
引入当地特有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 , 有助于提升一个地方的文化地位 。 以故宫为例 。 故宫博物院以一些故宫元素为基础 , 与当地农产品消费公司合作 , 共同发行具有故宫特色和故宫元素的文化产品 。 给其带来了全新的文化含义并与时俱进的推动着故宫博物院的发展 。 地方文创产品也可借助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发展经验增加地方文化这一无形资产的社会价值 。 通过定期高质量组织的地方文化交流活动建立公众文化组织增加文化活动在当地消费旅游中的比重 。 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游客选择当地文化旅游服务的关键原因 。 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建设其中消费者对自然人文环境尤其敏感构建起环境保护意识和弘扬当地人文价值是民宿设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 通过市民素质的整体提升能够显著减少对地方公共卫生成本影响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游览环境从而显著提升了本地旅游业的文化品位并促进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四、结语
综上所述 , 在中国传统建筑较多的地区 , 新建建筑还需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 以提高整个旅游和民宿行业的硬件质量 。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人口的大量增加 , 我国旅游不仅要提高硬件水平 , 更要提高整个文化氛围利用传统徽派元素中最抽象的部分 , 强化新的人文意义和精神内涵 , 使传统徽派元素和现代民宿产品与旅游相融合带动当地整体的发展 。
[ 责编:张晓荣

【来源:光明网】
【曲院风荷|浅析徽派建筑风格在民宿中的运用与发展】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 , 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 , 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 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