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院风荷|浅析徽派建筑风格在民宿中的运用与发展


作者:曹振 湖北工业大学
随着国家全面实施新农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和社会主义美好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随着农村旅游业态的升级与发展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观光型旅游模式正在逐步朝着深度体验型旅游模式过渡 。 农村游客群体的消费观念、传统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条件变化将导致具有大量的优秀自然景观、人文旅游资源的中国农村区域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将直接影响我国当前农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创新发展 。 “民宿”概念的产生顺应了新兴的市场经济形态和城市居民生活消费要求的变化从通常意义上的都市旅馆、农村客栈旅馆、农家乐等传统行业中剥离开来产生以个性化的设计格调、高品质体验式服务设施、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内容等特色的现代旅游住宿服务产业在中国旅游市场上异军突起并成为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主要增长点 。
一、徽派古民居建筑形式的形成
徽派古民居建筑物的产生过程由于受到了徽州特殊历史文化发展环境与传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双重影响而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地方特点 。 歙县地域原本属于古越人居住地但由于皖南山地气候湿润为避免瘴疠之气古越人的宅居形态大多是\"干栏型\"的建筑物 。 自汉魏之后为了逃避战争 。 楼上的大厅和房间是开放的 , 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休息和玩耍的地方 , 保留了古代越族“干栏式”建筑的布局 。 为缓解通风采光问题传统民宅的“四合院”形态又逐渐演变成适合险恶山地自然环境的、既闭塞又畅通的徽州“天井” 。 天井被房子或墙包围的露天空地歙县民宅大都建有天井 , 天井是徽派住宅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 。 天井的设置要求房屋采光充足 , 通风良好 , 也与徽州的商业习俗有关 。 徽州住宅建筑以木结构居多由于木结构住宅建筑易遭大火为防止大火的传播就形成了“马头墙” 。
造型个性化是构成建筑物整体视觉美感与独特格调的物质基础是审美价值的最主要表现 。 而早期徽派建筑类型的产生也就是由外地移民和原住居民的文化交流而产生 。 他修建了宗祠造宅第造花园竖牌楼架桥盖路亭等给歙县城乡面貌产生了变化 。
二、徽派建筑元素及其内涵
(一)建筑设计基本元素 。 在建筑设计中使用的基本元素也是指建筑物的基本特点 。 而建筑设计基本元素则通常蕴涵于建筑物的外观形体和轮廓之中是指建筑物内在的设计精神 。 建筑物要素包含建筑物的基本要素包含:总平面布置、建筑物空间、工序用料等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 建筑元素不但由建筑物的组成部分结构细节所组成甚至也可能出现在一个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中 。 但和实物建造一样建筑元素也是高度抽象的需要对其进行细化以获得一个抽象元素 。 来自中国各个地方的建筑元素是对本土建筑形式本质的浓缩与总结 。 这些往往带有明显的地理特色和人文特点被认为是地方物质文明与非物质文明的代表 。
(二)徽派建筑主要元素 。 安徽省歙县坐落于黄山脚下地形复杂多为丘陵并不适宜于传统的农耕生产活动这就构成了徽商发展和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 。 其徽派建筑主要元素有:马头墙、围合式院落、石雕木雕砖雕、坡屋顶、飞檐、粉墙黛瓦等 。 而徽商族群的发展壮大使徽州人在外部获得了巨大社会物质财富而这种生存动力就是歙县的独特传统文化底蕴与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共同产生的物质基础 。 徽派民居建设是歙县传统文化底蕴的具体社会物质化表现也是歙县当地传统民俗社会文化的鲜明符号所在包含着自宋代起延续的源远流长的歙县传统文化底蕴 。 受我国传统儒家社会文化与家庭关系的影响在徽州出现以传统儒家理论为内核以血缘与家族关系为纽带的建筑物居住文化这也在徽派建筑上具有很突出的表现:徽派建筑把传统住宅功能、宗教祭祀功能、家庭聚会功能统一融合在一起是最适合以血缘为纽带关系的大家族聚集的建筑物其表现形式也构成了徽派建筑中独特的建筑元素 。 现在徽派建筑已不仅是一个建筑物形态更是一个城市建设理想与一个地方的传统人文符号被广泛使用在各种地方风格建筑物中 。
三、现代民宿与徽派元素融合发展
(一)徽派古建筑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 徽州建筑中高墙环抱的深院提供了一种内敛的精神世界一种交流人与自然关系的媒介它也是徽州建筑中典型的基本空间单元 。 以安徽省美术学校艺术楼为例为保证该楼的宣传效果和徽派建筑的魅力该楼采取了不同方向设置观景门的方式减缓了该楼的关闭速度 。 徽州建筑设计中具有大量特殊的建筑设计元件:高脊形、马头墙、砖石浮雕、木柱等虽然这种元件在徽州很具有地方性 。

推荐阅读